理学 >>> 物理学 >>> 电子物理学 >>> 量子电子学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带电粒子光学 电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电子物理学相关记录2785条 . 查询时间(1.771 秒)
石金晶,副教授(博导),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长沙市杰青,中南大学“升华猎英”人才。2013年7月获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韩国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公派留学,师从韩国工程院院士Lee Moon Ho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计算、量子机器学习、量子...
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量子模拟技术成功再现了磁性材料内部机制,有望应用于功能材料设计等领域。
光电探测器和神经形态视觉传感器作为两种典型的光电子器件,在光信息的感知和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光电探测器具有快速的光响应和高灵敏度,适用于光学传感、通信和成像系统等领域。而神经形态视觉传感器受人眼视觉系统的启发,能够感知、存储和处理光信号。两种光电子器件各具特点且功能互补。因此,若能在单个器件上实现光电探测器和神经形态视觉传感器的集成,并可按应用场景进行切换,将提高光电子器件的集成度并拓宽其应用领...
由于导电电子的屏蔽作用,铁电性和金属性一般不能共存。铁电金属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但却表现出各种独特的性质,如非常规的超导性、独特的光学响应和磁电效应。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MTe2系列材料具有稳定的层状结构1T/1T’相,由于空间反演对称性存在而缺乏自发极化。由于其独特的层间相互作用,范德瓦尔斯(vdW, van der Waals)层状材料滑移铁电机理早在2017年被研究者提出,但一直没有被观测到。...
2023年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林志荣和王镇团队,联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鲁勇、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Per Delsing、日本东京理科大学教授蔡兆申,利用片上集成的超导量子电路,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快速制备和储存薛定谔猫态的方法。10月11日,相关成果以Fast generation of Schrödinger cat states using a K...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浦项加速器实验室(PAL)科研团队利用第四代线性同步加速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成功实现了对量子自旋波的4D观察。
典型的超导量子电路,必须在极低温度下运行。但极低温度会使大多数液体都会变成冰,只有两种氦同位素3He和4He在毫开尔文温度下仍保持液态。
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触发超辐射和混合量子系统中的自旋反转储存》,为翻转自旋系统的集体行为研究及其实验控制提供了新见解。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室观测到“量子超化学”现象,即同一量子态的粒子集体发生加速反应的现象。
2023年10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杨良保研究员课题组创新地提出了基于近邻电子轨道耦合效应的电磁场增强机制(如图下),解释了二维(2D)层状材料Au-2H-TaS2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增强的机理。相关成果表在Nature index期刊之一的国际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装置,其特征在于:改变传统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只有一路载气的状况,增加另外两路载气,使电离区和迁移区的载气流速不同,电离区载气流速小于迁移区载气流速,以保证样品分子在电离区充分电离,形成统一的产物离子,既避免产物分子因电离不充分损失,又可以避免产物离子因迁移时间过长而损失,提高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检测的灵敏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韩正甫、王双、银振强、陈巍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无需主动调制的新型量子密钥分发实现方案,并完成了实验验证,为实现高现实安全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9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体检信)上。
基于过渡金属的笼目晶格(kagome lattice)化合物,是探索几何阻挫、关联效应、磁性及拓扑等丰富物理性质的重要材料体系。Co3Sn2S2是具有笼目晶格的磁性外尔半金属,具有内禀反常霍尔效应、拓扑表面态费米弧、手性异常负磁电阻等新奇拓扑物性,是当今凝聚态物理中最有趣的研究对象之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等实验发现,Co3Sn2S2的部分物性与特定解理表面密切相关,如自旋轨...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陆卫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最新科研进展。该研究突破了光子与磁振子在近场作用的距离局限,实现了在长达20米距离上的长程强耦合(图1)。研究团队不仅在实验中展示了这种长程强耦合,还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理论分析方法,这对于构建相干/量子信息网络和量子混合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存在界面反应和其它不可逆反应,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活性锂损失,导致电池容量降低,循环寿命缩短。当使用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如硅(Si)和锂金属时,这种现象会变得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发展预锂化技术,在电池外部提前锂化活性材料,弥补循环过程中的锂损失。根据补充锂源的类型和反应机理不同,可以将预锂化方法分为添加剂补锂、电化学补锂、化学补锂和接触补锂。然而,随着材料内部活性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