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现代哲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中国现代哲学相关记录805条 . 查询时间(1.781 秒)
摘要:以儒学为核心的东方文化与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在历史上有交流,有对侍,但缺少真正的对话,由此引起了两者在历史上的一系列冲突。这一历史的教训以及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充分说明了加强两者对话的必要性。通过对话,比较双方的同异性,进而在相同或相似点上建立起交融关系,在相异点上建立起互补关系。儒学与基督教的互补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宗教信仰上的包容性与坚执性、群己关系上的群体性与个体性、人性尊严上的理...
一、儒学的当代价值  儒学文明是世界多元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亚及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科学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儒学研究,挖掘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经长期的历史发展,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已积淀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对民族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心理习惯、信仰和行为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远播海外,对东亚各国乃至欧洲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成为东亚...
减少因矛盾而激发的冲突,避免因冲突而导致的抗争是人类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儒学中所体现的具有涵盖性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可以提供全球社群的丰富资源。因此,除了大家熟悉的普世价值如自由、法治、人权、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来自西方外,儒学中影响深远的儒家传统价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推己及人”的仁道,以及“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亦是文明对话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这些儒学中的精华亦应成为普...
儒学与当代生态环境建设(二)     儒学       2007/12/20
二  中国古代的理欲观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仅仅是一个伦理学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以今天的目光来审视古代的理欲观,可以看到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息息相关。如一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贪欲是一种罪恶,贪欲不仅是工业革命和征服自然、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动机,而且是破坏生物圈和污染环境的动机。甚至认为在允许贪婪肆虐的社会里,前途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制的贪欲将导致灭亡。那么在中国的理欲观...
儒学与当代生态环境建设(三)     儒学       2007/12/20
然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并不是无主体的发展,也不是以人与自然的“联合主体”发展,而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即是说是要由人们自己(以人为主体)要求自己采协调与自然界的关系。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31]就是说自然界虽然有四时和万物的不断变化发展,但它却是五目的的。荀子则说:“天不为人之恶寒,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32]引天乃是客观的自然规...
,“他当时食欲很好,不仅饮了许多酒,而且也吃了很多肉,我尽管比他年轻40多岁,食量却比他差多了,我说这可能是他长寿的要方,他立即笑了,他说他的酒量确实不小。”(洪汉鼎《百岁西哲寄望东方——伽达默尔访问记》,《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25日五版)西医所使用的化学药品确实有严重的“副作用的危险”,由于误诊、用药不当,或者连续使用一种西药等原因,对于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都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在这一方面,中药...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儒学史”的断限,关于孔学、儒学、理学、实学的关系,持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这些不同的认识涉及对“传统儒学”发展演变及其理论形态的不同思考与不同把握,更涉及对“现代新儒家”的历史定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态度问题。笔者近20年重点研究并主编过中国第一部《中国儒学史》,又完全以个人学术观点,独自撰著一部《中国儒学简史》,所以不断思考这些需要讨论与研究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把“儒学...
有学者根据二程所谓“惟理为实”的提法,认为“理学就是实学”。这是值得商榷的。不错,实学是从理学分化而来的,是一部分理学家在批判佛教、道教过程中,为了维护儒学而把经学、德教、致用之学称为“实学”。然而,用发生学的方法看,早在理学形成之前就已形成了“实学”概念。唐宋儒者认为,先秦时期老庄提倡“无为”、“有生于无”,魏晋时期玄学也辩论“有”与“无”、“本”与“末”的问题,佛教又主张“万法皆空”,这都属于...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之后,学术界研究、评价、对待儒学的态度由于立场不同,学术思想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因而表现为多种多样。但是,社会影响比较大,思想成体系者,概括起来不过有三股大的思想文化势力:一是以李大钊、郭沫若、吕振羽等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或唯物史观学派。他们主要坚持“批判地继承”儒学遗产,但是,这一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主要是50年代和60年代由于当权者的政治干预和误导,而犯了教条主义错...
儒学普世化的基本路向(一)     儒学       2007/12/20
内容提要:儒学之所以在现代遭遇极大的生存困境,不是因为它失去了制度保护和缺乏正确的理解,而是因为它遭到了现代民众的冷漠、淡漠和疏离。既然现代民众如此从情感上拒斥儒学,则儒学要发挥现代作用、实现现代意义,应首先考虑如何使自己化为现代民众的观念,变成现代民众的情感认同。为此,儒学必须经由世俗化的途径以实现普世化。儒学欲实现世俗化,就不能如现代新儒家所主张的,从超越的层面抉发其现代价值和谋求其现代发展,...
儒学普世化的基本路向(二)     儒学       2007/12/20
(二)上面的阐述,旨在说明,东亚其它区域自不待说,即便在儒学的故乡,儒学在现今都遭遇极大的生存困境。但是现代新儒家在把握儒学生存现状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在他们看来,在东亚某国,例如韩国,儒学的影响虽然在减退,但“韩国民间儒家文化影响甚深”,韩国迄今仍是“一个儒化极深的国家”[1],儒学的对民众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而在中国大陆和港台,虽政治化的儒学不复存在,儒学已起不到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的作用,...
儒学精神与现代社会(一)     儒学       2007/12/20
儒学以孔子为宗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忠恕分开来讲,忠指诚实无欺,尽心尽力地为对方考虑和谋事。恕指以己量人,即以仁爱之心待人。从积极方面讲,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在满足个人利益并使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要使别人的利益也得到满足,别人也能够得到发展。你不愿意别人这样...
儒学精神与现代社会(二)     儒学       2007/12/20
5、克己为公,重责任义务的精神  克己奉公,重责任义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学对此精神的养成影响甚大。孔子提出克己私以复礼的思想,并指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礼记·孔子闲居》),即所谓天公地道。天道无私,用之于人道,也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程颢加以发挥,提出“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程颐强调“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肯定公的价值,主张去私心以公治天下。...
儒学精神与现代社会(三)     儒学       2007/12/20
2、创造性转化与综合创新  创造性转化与综合创新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发扬儒学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亦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生命源泉。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来自儒学,它包括人文主义精神、华夏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献身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崇尚气节、讲求操守的精神,克己为公、重责任义务的精神,重理性自觉,以理性控制感性的精神,持...
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儒学是一个巨大、持久的热门话题,围绕它展开了大量学术聚讼和思想纷争,支持和批评它的力量虽然时有消长,但都具有绵长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这个话题之所以能够激起如此巨大和持久的关注,其根本原因当然不是由于人们关心历史上的儒学如何,而是由于人们关心今天和未来的儒学如何。这并不是说没有人对儒学具备纯粹的历史兴趣,而是说在思想史意义上,这种纯粹的历史兴趣从根本上说仍然间接地建基于现实...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