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辩证唯物主义相关记录215条 . 查询时间(0.643 秒)
论实践观和实践标准     实践观  实践标准       2009/2/11
1978年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为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平反冤假错案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才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才使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取得...
建构当代民族精神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所谓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心理、意识、观念、习俗、规范、制度等方面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精神风貌、精神特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团结—致的精神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要有科学、技术、生产所形成的物质力量上的强大,还需...
列宁《哲学笔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宝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部著作的中心内容是辩证法问题。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这部伟大著作,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睛同志的《“合二而一”不是辩证法》一文对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提出了批评,认为后者文章的基本思想是值得商榷的,把“合二而一”看作不是辩证法。我读了之后,对比了两篇文章,觉得项睛同志的文章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的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现在有人只抓住“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无法了解它的本意。因为他们在后面还称自己为“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可见,离开“共产主义”,就不能查清“实践唯物主义”的意思。不过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根据“实践唯物主义”,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绝对不是“高见”。因为以此类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就成了“共产主义本...
自近代哲学以来,没有什么思想比“形而上学”更遭人(尤其是宣称要开创一个哲学新时代的人)批驳和唾斥的了。形而上学在当今时代如此时运不济,据说它存在着两个致命的“硬伤”:一是与科学对立,二是与人性相悖。科学是实证的,它安身于经验证实了的确定性(知识论所推崇的“真理”),形而上学则是玄思的,它立命于超经验演绎了的确定性(本体论所执著的“真实”),这种确定性往往鄙薄经验证实了的确定性,固认凡经验中...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09章第4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09章第3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09章第2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09章第1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件第06章第4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最近,哲学界就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能否作为哲学普遍原理的问题开展讨论。这个问题涉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它既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理论难题,又是革命实践中碰到的重大实际问题。因此,展开这场讨论,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正确总结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指导当前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性是抽象和具体的辩证统一     辩证统一  具体  抽象  人性       2008/1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对以往人性论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理论;二,阐明了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三,注意并提出了人的本性的可变和不可变属性的关系,即“一般人性”和被每一历史时期“改变了的人性”的关系;同时,还论证了抽象人性和具体人性的辩证统一。可是,长期来,“人性=社会性=阶级性”命题,在我国被认为是不容争辩的。因而使...
2008年11月15日-16日,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与整合”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大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启夏苑召开。本次大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承办。著名哲学家范岱年先生、《自然辩证法通讯》主编李醒民教授、中科院研究生院胡新和教授、中国社科院李惠国研究员、北京...
谈谈联系     唯物辩证法  联系       2008/11/19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1964年关于“合二而一”的论战中,康生、关锋等人对于对立面互相联系的正确观点,大加讨伐。更使人对此不敢问津。今天,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弄清联系的含义、联系的形式、联系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