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产学 铜”相关记录38条 . 查询时间(0.142 秒)
养鱼生产中使用硫酸铜四注意(图)
养鱼生产 硫酸铜使用 注意事项
2024/9/3
硫酸铜在养鱼生产中主要用于治疗纤毛虫、鞭毛虫等寄生性原虫病,有时也用于养鱼池内青苔的清除。但硫酸铜对有些鱼类较为敏感,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专利:基于铜藻栽培的平鮋属鱼类养护方法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专利 铜藻栽培 平鮋属鱼类 养护方法
2024/5/21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石建高等人发明的“一种含接枝聚胍盐纳米铜镍协同防污丝的加工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2010384888.9。该发明提供了含接枝聚胍盐纳米铜镍协同防污丝的加工方法,包括原料复合、熔融纺丝以及拉伸和热定型三个工序,以HDPE粒料、接枝聚胍盐/聚乙烯粒料以及表面改性铜镍合金纳米粒子为主原料,先获得具有协同防污效果的复合料,然后经拉丝工艺后,得到协...
2021年10月228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磊等人发明的“一种合成纤维网与铜合金编织网连接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2010318289.7。该发明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型围栏养殖模式构建及关键装备研制”研究成果之一,主要针对现在深水网箱及大型围栏网等海水养殖设施的养殖网体构建环节,解决合成纤维网与铜合金网衣的快速连接问题,该方法将合成纤维网与铜网进行预处理...
2021年10月28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等人发明的“深远海刚构支撑养殖装置铜合金网装备方法及其养殖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810296620.2。该发明设计了一种深远海刚构支撑养殖装置的铜合金网装备方法,通过在刚构支撑主体构架上进行骨架连接点构建,采用铜合金网片标准件进行铜合金网衣的拼装,同时解决了铜合金网与主体构架之间的相互接触摩擦及电位差腐蚀问题。...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专利:一种测定放流铜藻截苗时间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专利 流铜藻 截苗时间
2024/5/22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研究员发明的“一种高通透率的铜合金拉伸网片及其连接方法”(英文名称“Stretched copper alloy mesh sheet with high permeability rate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已获得澳大利亚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2016399645。该发明是东海所首次获得澳大利亚专利授权。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鲁民研究员发明的“一种高通透率的铜合金拉伸网片及其连接方法”(英文名称“Stretched copper alloy mesh sheet with high permeability rate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已获得澳大利亚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2016399645。该发明是东海所首次获得澳大利亚专利授权。
2021年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对人工培育的圆口铜鱼子一代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获鱼卵约4.6万粒,人工孵化出膜仔鱼约1.2万尾、平游仔鱼约0.35万尾,在国内率先实现长江圆口铜鱼全人工繁殖成功。
铜仁学院2011年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评注、工具书、教材等)一览表
铜仁学院 2011年 著作 一览表
2020/9/27
铜仁学院2011年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评注、工具书、教材等)一览表。
为了解长江中游武汉江段铜鱼种群的年龄和生长特征,2017年7月—2018年12月,在武汉江段逐月收集了435尾铜鱼样本的基础生态学数据、年龄鉴定材料,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152.1~325.2 mm,平均体长(233.2±73.4)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33.1~429.8,平均体质量(182.40±85.4) g。样本年龄由 1~5 龄组成,其中 2 龄和 3 ...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安排,一手抓疫情防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各项科研工作平稳有序。近日,热带水产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铜离子发生器检测实验”项目按照合同完成全部指标任务,顺利结题,得到委托方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的高度评价。
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始于1978年铜仁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是学校较早成立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生物科学、林学、风景园林、园林、水产养殖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城乡规划8个专业。现有教职工7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1人,教授10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2人,正高级实验师1人;副教授27人,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25人,硕士3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院级教学名师3人,双师型教师25人。现有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