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作物学 效应”相关记录567条 . 查询时间(0.609 秒)
本发明公开了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及其研究方法,种植模式采用玉米和大豆作为间作作物,玉米:大豆的种植密度为1:1,玉米、大豆之间的行距为50cm,株距均为25cm,距边25cm,种植模式具有土壤磷缓冲能力,低磷水平下促进磷素大量解吸供植物吸收利用,高磷水平下促进磷素吸附有效减缓磷素的损失;本发明针对西南酸性红壤研究间作与施磷水平对土壤吸附和解吸平衡效应的影响,同时,以揭示间作和...
小麦是世界范围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小麦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高小麦产量是育种的一项重要任务。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为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穗粒数由可育小穗数和单个小穗的籽粒数决定。发掘小麦中调控可育小穗数和穗粒数的相关基因,挖掘相关基因的优异位点,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培育优异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自峰研究组与合作者利用306份来自于世界范围的小麦...
南京土壤所在我国农业钾资源管理系统农学与环境效应评价方面取得进展(图)
钾资源管理 系统农学 作物吸收
2024/1/17
作为全球化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化学钾肥严重依赖进口达50%左右,研发钾肥高效替代技术对我国粮食与钾资源安全至关重要。土壤—农作系统中,作物吸收80%左右的钾素分配在秸秆中,秸秆是一种低成本且富含高钾的有机资源,其循环利用程度直接影响我国土壤钾素肥力与碳库容量。在我国有机无机钾资源体系中,系统揭示我国主粮作物产量差与农田土壤钾素肥力的时空演变,对于构建我国可持续钾素管理策略至关重要,且不同钾素管...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解析大豆花期调控关键基因的遗传效应(图)
基因 遗传 育种
2024/6/8
2023年10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团队与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揭示了FT同源基因GmFT5b参与调控大豆开花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大豆品种区域适应性的遗传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在《植物,细胞,环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发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在作物间套作与周年轮作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图)
作物间套作 周年轮作
2022/11/9
2022年10月25日,作物所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作物系统分析中心联合在作物间套作与周年轮作产量和经济效益以及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合作成果“Moderation of nitrogen input and integration of legumes via intercropping enable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of wheat-maize do...
2022年4月9日,农林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胡朝华、袁照年团队题为“Combining N fertilization with biochar affects root-shoot growth, rhizosphere soil properties and bact...
2021年12月28日,园艺学院大地景观与生态修复团队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上发表了题为“Plants with health risks undermine residents’ perceived health status, evalua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residential greenery”(https://doi...
实现重要农作物精准基因组编辑对加快农作物遗传改良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引导编辑技术(Prime editing)是一种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全新精确基因组编辑技术。2020年,包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内的多家实验室实现了植物引导编辑技术的初步突破,但植物基因组中很多位点编辑效率依旧很低,亟需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编辑效率显著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科所揭示保护性耕作既丰产又减排的综合效应(图)
作物耕作 生态创新 减排固碳
2022/4/11
2021年12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通过全球数据综合分析,揭示了秸秆还田与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的丰产稳产和减排固碳效应,这是继该团队揭示稻田丰产减排耕作途径之后的又一新发现,相关研究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揭示番茄心室组织液化调控基因的剂量效应(图)
番茄心室 组织液化 调控基因 剂量效应
2021/9/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茄科研究室番茄遗传育种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室生物信息团队合作,成功揭示了启动子区的结构变异影响花发育模型D类基因AFF的剂量效应,导致番茄不形成凝胶状(jelly-like)的心室组织,并证实了番茄心室组织是由胎座组织向外衍生而来的推断。
2021年6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团队谢为博教授课题组在准确获取4,726份水稻品种的单倍型图谱的基础上,定量注释了数百万个序列变异在水稻编码区以及调控区的效应,并详细分析了变异位点效应的功能特性及组织特异性,发现编码区大效应变异受到强烈的净化选择,而调控区大效应变异可能受到了正选择。
华中农业大学发布水稻基因组序列变异的功能效应图谱
水稻基因 序列变异 作物遗传改良
2022/11/29
2021年6月29日,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团队谢为博教授课题组在准确获取4,726份水稻品种的单倍型图谱的基础上,定量注释了数百万个序列变异在水稻编码区以及调控区的效应,并详细分析了变异位点效应的功能特性及组织特异性,发现编码区大效应变异受到强烈的净化选择,而调控区大效应变异可能受到了正选择。该研究产生的序列变异功能效应图谱可用于筛选关键变异位点,将有助于水稻农艺性状重要基因...
为研究植物激素信号代谢在板栗花粉直感中的作用以改善果实品质,对不同授粉组合后的板栗果实,在淀粉积累的3个时期(70DAP、82DAP及94DAP)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板栗种仁在成熟期第三阶段的授粉组合,差异基因表达数量差异显著,在各授粉组合中,共同富集的代谢通路有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表明这些代谢在板栗种仁发育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KEGG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