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水利工程测量 水工材料 水工结构 水力机械 水利工程施工 水处理 河流泥沙工程学 海洋工程 环境水利 水利管理 防洪工程 水利经济学 水利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利工程 水相关记录3036条 . 查询时间(0.792 秒)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沈彦军研究组围绕山区水资源量质演变规律及影响机制问题开展了研究,在植被变化对山区径流的影响机制、景观格局与山区水质的定量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沈彦军研究组围绕海河山区植被与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问题开展了研究,在海河山区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未来气候对对山区径流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2024年11月11日,俄罗斯联邦水资源署署长基里尔洛夫一行来访我院,就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防洪抗旱减灾、水利工程调度中的应用以及河冰研究等议题开展座谈交流。副院长丁留谦主持会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二级巡视员王伟、我院总工程师彭文启出席会议,我院国际处、水资源所、减灾中心、水力学所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参加交流。
青藏高原的大量水资源以固态形式保存在冰川和冻土中。全球升温加速着高原的冰川和永久冻土的退化,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增强。在这种背景下,过去融水变化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了解过去融水事件发生的时间、区域、诱因及其环境效应,将为未来预测和应对提供帮助。如何获取可信的融水记录一直是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绿洲是干旱区的重要组成单元,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核心国土空间。水资源是维持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绿洲系统的关键,我国80%以上水资源用于农业生产。绿洲的扩张不仅加剧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矛盾,也影响着绿洲的稳定与可持续性。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绿洲管理的永恒主题。
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石化循环水标准补新水率累计值已降至9.22‰,同比下降5.61%,创下历史新低。据了解,该公司环保水务部通过“开源”与“节流”并重,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2024年10月24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守璋研究员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Water上发表题为“Carbon restoration potential on global land under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的研究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
旱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1%,强烈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导致旱地生态系统对干旱等极端事件极其敏感。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旱地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受降水格局、积雪融化以及蒸散发的影响,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水文循环增强将导致全球未来干旱形势加剧。为应对荒漠化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在超过6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启动了一系列生态恢复计划,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绿...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众多且分布密集,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湖泊的水下地形测量数据较少,对高原湖泊水储量及其变化的准确估算有一定影响。尽管激光雷达的穿透特性被应用于重建滨海水下地形等领域,但由于穿透深度浅、水下光子提取困难、湖泊水质复杂等难题,限制了激光雷达在重建湖泊水下地形的应用。
2024年9月25日,由中国水科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泥沙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联合承办的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边会“第二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我院院长、泥沙中心主任彭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和代表夏泽翰出席会议并致辞。River期刊三位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正高王浩,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特聘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以及我院正高曹文洪出席会议...
2024年9月24日,由我院牵头承办的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在北京开幕。我院在会议期间设立以“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题的展厅,通过展板、视频展播等形式,生动、形象、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我院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中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在河流伦理建构上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2024年9月24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水家庭学术研讨“水科技前沿”圆桌会议于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期间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泥沙中心)、中国水科院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凝聚水科技发展共识,推进UNESCO《世界水科技报告》编撰”。中国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柬埔寨水资源与气象部国务秘书安·皮奇·哈达、吉尔吉斯斯坦紧急情况部副部长乌尔玛特贝克·沙米尔卡诺夫、老挝...
2024年9月26日下午,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在北京闭幕。本届水周以“共促未来水安全”为主题,围绕水战略与水政策创新、现代信息技术与水管理、气候变化与水灾害、水与粮食能源安全、水与流域生态系统、水知识集成与传播六个议题,共进行500余场报告,并在会议期间全程举办水展。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涉水企业及国际组织的近130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国外代表约600人。
2024年9月24日,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在北京开幕,以“共促未来水安全”为主题,共商水治理良策,携手应对水安全风险挑战。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与亚洲水理事会主席尹锡大共同签署《北京宣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亚洲水声明》。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主持开幕式。
全球大河流域中的淡水生物多样性正日益受到水坝和其他多重人为压力因子的威胁,但我们对不同生物类群的复杂反应及其多维度响应的机制了解仍然有限。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Xiong et al.,2021,2022,202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宇顺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金小伟研究员团队、南京农业大学王备新教授团队等,以长江流域为例(图1),提出了一种多层面的综合生物指数方法,用于评估长江流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