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4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A l 3 S c , Zr相关记录14条 . 查询时间(0.22 秒)
2021年8月3日,韩国原子能研究所(KAERI)宣布,已开发一个同位素自动生产系统,生产用于癌症诊断的放射性同位素Zr-89。 Zr-89的半衰期为3.3天,较其他同位素更长,因此在用于PET等影像诊断时,能够在人体内停留更长时间。利用这一特性,Zr-89可以有效应用于癌症诊断、免疫治疗以及确认纳米材料在人体内的行为等领域研究。
Zr-Sn-Nb合金在α+β两相区温度下不同工艺热处理后所得样品,在360 ℃/18.6 MPa纯水环境中进行均匀腐蚀试验,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微观形貌、聚焦离子束(FIB)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腐蚀后样品表面氧化膜。结果表明,Zr-Sn-Nb合金在α+β两相区温度下热处理时,锆合金中会形成条带状β-Zr第二相,再经过α相区温度最终退火后,β-Zr区域会分解为α-Zr和第...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微孔结构的锆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Zr-CAU-24,该材料比表面积为1 610 m2/g。对所合成的Zr-CAU-24进行了热重分析(TGA)和辐照稳定性测试,考察了接触时间、初始pH值等对Zr-CAU-24对Th(Ⅳ)和Ce(Ⅳ)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Zr-CAU-24对Th(Ⅳ)和Ce(Ⅳ)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Zr-CAU-24具有良好的热稳...
经完全退火处理的Ti-Al-Zr合金表面注入不同剂量的N离子,并在pH值为10的溶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后,试样表面首先形成具有四方结构的ε-Ti2N,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四方结构的ε-Ti2N逐渐向立方结构的σ-TiN转变,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分析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变化过程;N离子的注入能明显改善Ti-Al-Zr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能,且在注入8×10^16 ion/cm^2...
应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Zr-Sn-Nb-Fe-Cr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该合金在600~980 ℃和应变速率0001~5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根据材料动态模型,计算并分析该合金的加工图。利用加工图确定了热变形的流变失稳区,并获得了试验参数范围内两个区域热变形过程的如下最佳工艺参数:热加工温度600~630 ℃,应变速率0001 s-1;热加工温度高于98...
Zr-Sn-Nb-Fe合金样品冷轧后在500和560℃下分别保温不同时间,在350℃、16.8MPa、含70μg/gLi+的LiOH水溶液中腐蚀,500℃/100h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最好。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这些样品的显微组织和第二相,观测到随着保温时间延长,500℃下保温样品中的第二相由连续片层逐渐转变成带状分布的颗粒,保温时间达到100h时,基体内析出βNb。560℃下保温样品与500...
本工作对超导离子源(SECRAL)上的10~20kV/qAr16+和Ar17+入射到金属Zr表面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电荷态Ar16+在金属表面存在着多电子激发过程。Ar空心原子的K层发射X射线强度随入射离子的动能减少,靶原子Zr的L壳层发射X射线强度随入射离子动能的增加而增强。Ar17+单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比Ar16+单离子的Kα-X射线产额大5个数量级。
Ti、Zr、Er及Nd等金属氚化物的3He释放     氚化物  Nd  Er  Zr  Ti       2009/3/2
利用四极质谱计(QMS)法测量了Ti、Zr、Er及Nd等4种单质金属的氚化物3He释放,通过数年监测与数据积累,对这4种金属氚化物的3He释放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它们贮存早期的3He释放速率极低,其释放速率均不及生成速率的1%,其中,Ti、Zr氚化物3He释放系数(RF)为10-6~10-5量级,Er、Nd氚化物的3HeRF为10-3量级,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当金属氚化物内积累较多的3...
分别采用1045℃/40min+500℃/1.5h、1045℃/40min+40%冷加工+500℃/1.5h、1045℃/40min+70%冷加工+500℃/1.5h工艺,将Zr-Sn-Nb新锆合金加工成厚度为1.4mm的试样,用透射电镜观察它们的显微组织,对各种条件处理的试样进行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所有的形变和热处理中,1045℃/40min+70%冷加工+500℃/1.5h处理的...
Zr-Sn-Nb新锆合金样品分别进行多种变形热处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它们的显微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然后,将它们放入高压釜中,在350℃、16.8MPa、含70μg/gLi+的LiOH水溶液中腐蚀。结果表明:580℃ 3h/冷轧/500℃ 30h处理的样品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性能,这归因于该样品中Zr-Nb-Fe第二相粒子细小分布均匀、第二相粒子体积分数最高,从而导致基体中的Nb元素固溶含量最低。
将两种Zr-Sn-Nb合金样品分别进行1000℃-0.5 h、1000℃-0.5 h/560℃-10 h、1000℃-0.5 h/冷轧/560℃-10 h和750℃-0.5 h、750℃-0.5 h/560℃-10 h、750℃-0.5 h/冷轧/560℃-10 h的不同处理后,研究它们的显微组织和在350℃、16.8 MPa、0.04 mol·L~(-1)LiOH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
研究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加入乙羟肟酸(AHA)以消除酰胺荚醚(TBOPDA)萃取模拟高放废液过程中的界面污物。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高放废液中加入AHA可显著降低Zr(Ⅳ)在两相中的分配比,此时,Pu(Ⅳ)的分配比仍足够大,它不影响TBOPDA对Pu(Ⅳ)的回收。反萃实验表明:在所研究的反萃条件下,1级反萃即可有效反萃TBOPDA有机相中的Zr(Ⅳ);3次错流反萃可有效反萃TBOPDA有机相中的P...
选用国产微球型硅胶作为净化硝酸钍溶液中~(233)Pa和~(95)Zr—~(95)Nb的吸附剂。观察了吸附柱参数、溶液酸度、~(233)Pa和~(95)Zr—(95)Nb放射性比度与状态、存在少量有机相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确证了溶液流经吸附剂的接触时间对吸附效率的重要作用,并对硅胶柱的再生使用作出了初步估价。
本文介绍了用硅胶作吸附剂去除含铀有机溶液中~(95)Zr-~(95)Nb的实验室研究结果。通过静态实验,测定了不同型号、不同含水量的硅胶在不同温度时的吸附率,对影响吸附率的其它因素(溶液酸度、含铀量)也进行了研究。对溶液中铀浓度、柱温、流速对~(95)Zr-~(95)Nb去污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柱实验研究。同时,对从硅胶柱上解吸~(95)Zr-~(95)Nb的条件做了初步实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