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能源科学技术 模式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1.183 秒)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要点》,部署全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甘肃省通渭、清水县、江西省信丰县的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坚持用好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三县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第一批陆上风光大基地推迟完工的项目将全部建成,第二批大基地项目进入投产高峰,第三批大基地项目开始并网,加之分布式光伏建设放缓、分散式风电增量不大,沙漠、戈壁、荒滩和三北地区集中式项目成为陆上风光新增装机容量的主导力量。
光伏、风电行业企业布局延展进入储能行业,叠加当前低端产能过剩,行业将向高端化、定制化发展,风光储系统集成方案服务逐步成熟。
近年来,长庆石化公司以技术创新与用能方式的转变为抓手,积极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通过总流程优化、节能技术应用,全过程控制碳排放,持续推进做精做特炼油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两轮驱动”。
截至2023年10月23日,大港油田首个光热示范项目——埕隆1601区块5号井场光热示范项目运转良好,与非密闭集输阶段相比,累计节省天然气消耗24.7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1836吨,标志着这个油田的地面集输系统建设开启绿色转型新模式
“当前,新型储能仍处于技术快速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初期阶段,成本下降潜力很大,政策机制还有待完善。”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在8月16日举行的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表示。
风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清洁、安全和发电技术成熟等优势,近年来迅猛发展。全球陆地上的风电装机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然而,目前风电发展速度和涵盖范围有限,不足以实现全球的能源转型。在“双碳”背景下,探讨北半球主要风电市场的风能资源未来如何变化至关重要。
2023年2月27日上午,”推动传统产业园绿色智能升级改造的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可行性研究”结题评审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齐鲁工业大学、广东省节能中心、广东电力设计院、广东电网规划研究中心、广东省纺织工程学会、能源基金会的14名专家和领导出席评审会。项目组成员广州能源所赵黛青研究员、黄玉萍副研究员等参加会议。
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拥有全国约80%以上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尤其是铽、镝等多种重稀土元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独有珍稀矿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开采以来,稀土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开采导致矿区植被和矿床表面腐殖层被剥离、破坏,同时酸性浸出液的大量使用引发矿区生态退化和较多环境问题,尤其是池浸、堆浸等早期工艺产生的大量尾矿未能妥善处置,致使周边土地及水体遭受不同程...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获得1743份农户问卷,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来估计户用沼气池运使用过程的切实益处,采用Logit模型探索农户可持续使用户用沼气池运的驱动和障碍因子,使用Tobit模型确定户用沼气池运产气时间的决定因素,并为沼气能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bi...
根据山东电网的调峰调频需求提出建设储能系统的必要性,并在电力现货市场背景下分析了山东新能源配置储能的应用模式和盈利方法;给出了现货市场条件下的储能政策建议。指出:山东省实施电力现货市场后,储能可以在电价低谷时充电,电价高峰时放电获取电价差收益;若新能源分散配置储能,储能只能配合新能源获取现货市场电价差收益,盈利模式难以扩展;若将新能源分散储能集中建设成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则可以通过获取现货市场电价差...
2019年12月25日,由广州能源所研发的我国首台波浪能供电观测浮标“海聆”,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仪器开展应用示范,投放于珠海大万山海域,至今已实现在开阔海域全系统无故障连续运行满一年,标志着我国在海洋观测原位供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0年6月18日,山东省第一个煤矿井下5G基站在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所属的菏泽煤电公司郭屯煤矿开通。
煤炭如何实现清洁高效利用?氢能如何改变未来?新能源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在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六场分论坛上,来自全球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能源革命、国际合作”主题,共谋、共商、共享、共议未来。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周园研究团队通过综合研究提升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性能及拓宽应用范围。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溶液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对影响熔盐相变温度的改变的主要因素是添加剂中阳离子;通过将Al2O3纳米粒子引入到CaCl2·6H2O相变材料体系中,采用SrCl2·6H2O和Al2O3纳米粒子作为成核剂,证实利用纳米粒子成核剂“协同效应”可实现降低或消除过冷;将石墨烯作为添加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