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0 共查到“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Al”相关记录10条 . 查询时间(0.203 秒)
以40Cr为基材,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制备了Cr-Al共渗层,并对其进行了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对比了感应加热Cr-Al共渗工艺和传统箱式炉加热Cr-Al共渗工艺,并探讨了感应加热Cr-Al共渗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感应加热与箱式炉加热制得的Cr-Al共渗层的物相差异明显,感应加热后的主要产物为FeCr相;箱式炉加热后的主要产物为FeAl相,且氧化物较多。感应加热方式的扩散效率更高,渗层更厚,层厚约3...
借助显微硬度测试、电导率测试、浸泡腐蚀实验、SEM, TEM和元素面扫描, 研究了T6和T78时效工艺对Al-0.75Mg-0.75Si-0.8Cu(质量分数, %)合金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实验合金在T6峰值时效(180 ℃, 8 h)时, 硬度为128.3 HV, 电导率为27.3~106 S/m. 在T6(180 ℃, 5 h)基础上, 分别进行温度为195, 205和215 ...
The technique of depositing of the hard and thin coatings is one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aspect of the materials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years. The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method ...
电子辐照能量对Kapton/Al热控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
Kapton/Al 热控涂层 电子辐照
2009/2/18
研究了电子辐照时,电子能量与累积通量对Kapton/Al热控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测量的手段记录了辐照前后的光谱反射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电子辐照后Kapton/Al热控涂层的反射性能,在太阳光谱辐射强度较大的300~1 200nm波长区间产生较大程度退化。在电子辐照作用下,作为离子导电型聚合物的 Kapton薄膜表面没有发现辐照充电效应。辐照后涂层材料存在“退火效应”,或称“漂白效应”。Ka...
稀土铒在Al-Zn-Mg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细化机理
铒 Al-Zn-Mg合金 Al3Er
2010/3/18
采用钢模铸造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铒的Al-6Zn-2Mg合金, 利用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铒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与细化机理。 结果表明: 铒在合金中主要有3种存在形式, 即固溶到基体α(Al)中、 形成初生Al3Er相或以共晶化合物的形式分布在晶界、 以细小Al3Er形式在晶内析出;不同含量的铒能不同程度地细化晶粒, 当铒含量不超过0.25%时,枝...
铁含量对Al-Si-Fe合金微观组织及内耗性能的影响
快速凝固 微观组织 内耗 Al-Si-Fe合金
2010/3/9
采用快速冷凝粉末包套挤压工艺制备了含铁量分别为1.2%和3.5%的Al-11%Si-Fe合金。研究了这两合金在挤压和退火状态下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内耗行为,解释了Fe含量及其析出相、热处理状态等对内耗的影响,提出了该合金系在60~250℃温度范围产生内耗峰的机制。
碳和钇对Fe-Cr-Al合金500℃时效脆化的影响
Fe-Cr-Al合金 时效脆化 碳 钇
2010/4/6
测定了Fe-15Cr-4Al合金在500℃的时效脆化动力学,利用内耗,TEM,EPMA和SEM等手段研究了合金在时效后的组织变化和断裂行为.结果表明,时效脆化第一阶段(0-100h)主要是碳化物在α相晶界析出的作用,它损害界面结合,降低断裂应力,使塑性在时效0.25h后消失;第二阶段(100-1000h)主要是富Cr-α'相均匀析出的作用,它通过强化基体引起二次脆化.含0.2和0.4%Y的Fe-1...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表面浮突,发现贝氏体浮突是由许多亚单元组成的浮突群,单个亚单元浮突呈“V”型,不同于马氏体相变不变平面应变的“N”型浮突,从而说明贝氏体不可能切变形成。同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生长的形成机制。
Cu-Zn-Al合金中马氏体和贝氏体浮突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表面浮突 马氏体 贝氏体 原子力显微镜
2010/3/31
首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Cu-Zu-Al合金中的马氏体浮突和贝氏体浮突进行了定量观测。在此基础上,将AFM的测量结果与马氏体相变表象理论(PTMC)进行了对比,发现马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相符合,而贝氏体浮突角与PTMC理论不符合,说明贝氏体相变机制与马氏体不同,不可能是切变机制;同时发现贝氏体浮突是一组贝氏体亚单元所造成的浮突组成的浮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