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 柔性多体力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柔性多体力学相关记录55条 . 查询时间(1.469 秒)
2024年6月7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fatigue-resistant ferroelectrics using interlayer sliding switching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基于二维滑移铁电机制,创制了无疲劳的铁电材料,为解决铁电材料的疲劳问题提供了全...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俄罗斯科学院化学物理和药物化学问题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和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微制造研究所等,在界面缺陷钝化机制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4年5月17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俄罗斯联邦化学物理和药物化学问题研究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和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微制造研究所等,在界面缺陷钝化机制与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次航天任务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承担了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动机密封动环耐磨涂层以及嫦娥六号月球车红外成像光谱仪二氧化碲晶体、压电激振元件、无机热控涂层、难熔合金高温抗氧化涂层、高温隔热屏、发动机包覆材料、低温多层隔热组件、柔性薄膜热控涂层、耐烧...
作为目前光伏行业新兴的研究热点,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过去的8年内迅速提升。目前刚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了33.9%,超过了传统晶硅29.4%的理论极限效率,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报道,主要原因是柔性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超薄硅底电池存在一些棘手问题:由于减小硅厚度而导致的严重光吸收损失和强烈的表面反射,会导致叠层器件中短路电流密...
本征可拉伸神经形态光电子器件在高空间分辨率和多模态交互的智能视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构建可拉伸光敏材料,并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引入可控缺陷态是推进一体式神经形态光电系统以模拟视觉感知、适应和成像等多种功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可植入医疗设备、增强现实显示和仿生机器等下一代人工智能设备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报道的视觉仿生光电器件通常功能单一,在机械形变下性能严重下降,无法满足可穿戴和植入式电子设备的多种...
2024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姜鹏和副研究员陆晓伟,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并将其用于电子皮肤非接触温度感知。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因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弱的范德华作用,被赋予可溶加工和易柔性化的特点,在便携式和可植入式医疗监测设备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超柔性、高皮肤共形性和优异空间分辨率的X射线探测器,有望与弯曲物体和运动实体系统集成,以实现本征柔性和高灵敏的类皮肤X射线探测器。然而,基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X射线探测器件在辐照下的稳定性以及图像分辨率较差,制约了该类器件的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研究所有机...
2024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热电材料与器件研究组(525组)姜鹏研究员、陆晓伟副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开发了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并将其用于电子皮肤非接触温度感知。
2024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出与平面储能器件特性相匹配的二维超薄、高容量的铁基沸石咪唑盐骨架/石墨烯异质结构(Fe-ZIF/G)纳米片,进一步采用喷涂方法,打印出柔性高比能平面微型超级电容器,并基于此开发出全柔性、高灵敏、一体化自供电的气体传感集成微系统。
2024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组(DNL1606组)杨栋研究员和刘生忠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综述文章,系统地探究了大面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兼容方法,突破性技术,如何提高效率等问题,并讨论了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高通量生产的机遇和挑战。
柔性温度-压力双参数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传感等领域,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柔性温度-压力传感器基本都采用两种独立的传感材料实现双参数传感功能,这不仅提高了传感器的设计-集成难度,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研发具有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传感材料成为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问题。碲化铋是一种能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半导体材料,其产生的电压与施加在材料两端的温差成正比关系,可用于温度...
2024年3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在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及荧光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加深了对石墨烯量子点发光机理的理解,同时实现了对多变量体系下机器学习辅助材料制备结果所包含物理内涵的阐释。相关论文以 “Precursor Symmetry Triggered Modulation of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
不安运动(General Movement, GM)已被广泛用于新生儿大脑发育障碍(例如脑瘫)的早期临床评估,以方便对有风险的新生儿进行超早期的干预、康复。但临床目前多依赖于儿科医生的主观评价,缺乏定量评估的手段,而且需要大量的专业医生和临床人员,限制了其进行大规模普筛的可能,尤其是在低医疗水平地区则更难普及。尽管可以使用摄像机进行新生儿动作捕捉和数字化,但隐私性及易用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探索用于...
含有连续对苯撑单元的有机分子笼因其具有独特的径向共轭体系而备受关注,然而中空的共轭骨架导致分子张力增加,成为制约相关研究的合成瓶颈。同时由于高张力共轭体系的存在大幅提升了分子笼骨架的刚性,造成空腔形变能力弱,从而降低了此类分子笼结合客体分子的能力。为克服这一短板,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丛欢课题组与肖红艳副研究员等多个团队合作,将刚性的共轭对苯撑单元与柔性的杯[6]芳烃结构进行创新性融合,成功开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