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力学 碳”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374 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亮等-CEE: 碳中和减缓高健康风险复合热事件频率(图)
赵亮 风险复合 气体 气候
2024/9/18
2024年来,复合热事件,包括复合热干事件(CHDEs)和复合热湿事件(CHWEs),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HDEs通常导致水资源和能源需求激增,并可能加剧城市不利气候的形成,增加过敏原和颗粒物浓度,对城市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CHWEs则通过增加热应激和高湿度环境,加剧了人类的不适感,并助长霉菌滋生,进而引发呼吸系统问题。人类活动,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和工业化,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等-CD: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干旱变化与归因(图)
黄刚 气候 气体
2024/7/22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变暖持续加剧。为应对这一危机,世界各国于2015年达成了《巴黎协定》。然而,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较工业革命前已升高约1.45℃,接近《巴黎协定》的1.5℃和2℃目标,且CO2浓度也高出50%。这不仅要求尽快减排CO2并实现碳中和,更加速了科学界对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响应的认知。
高性能纤维在空间碎片撞击、冲击防护等高应变率场景有广泛的应用需求。碳纳米管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导电、高导热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新一代高性能纤维的理想组装基元之一。受限于纤维组装结构的问题,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仍远低于其理想强度,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高性能纤维在空间碎片撞击、冲击防护等高应变率场景有广泛的应用需求。碳纳米管具有轻质、高强、高模、高导电、高导热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新一代高性能纤维的理想组装基元之一。受限于纤维组装结构的问题,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仍远低于其理想强度,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科院上海分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揭示铂金-氢能-碳中和路径的关联耦合机制(图)
城市环境 耦合 电解
2024/6/3
氢能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载体、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工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介质。中国将氢能产业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并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铂族金属是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的高效催化剂,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铂消费国,中国超过95%的铂资源依赖海外供应,...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在山地碳汇海拔格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三维结构 监测网络 生态环境
2024/5/26
海拔、经度、纬度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三维结构。海拔对山地植被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的亚历山大·冯·洪堡,甚至更早。例如,早在公元817年,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名句。山地植被是重要潜在碳汇,但全球仍缺乏对山地碳汇海拔格局和变化的清晰认识。山地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是研究碳汇海拔格局的天然实验室。同时,近二十余年来涡度监测网络建设...
2024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于政锡研究员、韩晶峰副研究员等在分子筛催化耦合反应体系反应机理和产物分布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福建省碳达峰背景下空气质量和健康效益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污染 空气
2024/4/14
中国面临空气质量提升和温室气体减排双重挑战。自2013年“大气十条”颁布以来,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指导值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PM2.5污染致死率为全球最高,2019年达142万人,因此,空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效益仍是严峻的问题。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国家,面临着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巨大挑战...
无论常规储层还是非常规致密储层在水驱开发过程中,一般孔隙通道中央的原油较容易被置换,靠近孔壁的原油容易以油膜形式吸附在孔隙壁面而滞留在孔隙中,并且膜状剩余油在剩余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目前,膜状剩余油的研究主要以水驱开发油藏为主,而对于注气开发后孔隙壁面膜状剩余油的研究还有待完善。二氧化碳(CO2)地质封存技术与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相结合能够进一步降低CO2地质封存的经济成本,因此,CO...
甲烷(CH4) 和二氧化碳(CO2) 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气体产物,也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CH4的全球变暖潜能是CO2的至少28倍,故CH4与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全球湿地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焦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研究发现新生代以来俯冲类型转变造成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波动(图)
大气 二氧化碳 界面交换
2024/1/13
2023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卫东课题组在新生代以来弧火山活动与大气二氧化碳波动的耦合联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系统研究提出早新生代的印度陆缘厚沉积碳酸盐层俯冲是同时期大气二氧化碳快速升高的主要驱动力,约五千一百万年前西太平洋俯冲起始后,俯冲带碳释放量减少和大量火山灰风化固碳共同促进了大气二氧化碳的长期下降。相关研究成果在学术期刊Science Bulletin和Acta...
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提出一种低能耗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图)
二氧化碳 碳捕集 能源低碳 相变吸收
2023/9/2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其诱导因素的90%,而CO2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77%。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人类排放的CO2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愈发尖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技术是CO2直接减排的有效手段,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
兰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获新进展(图)
二氧化碳 金属催化 耦合制备
2023/5/18
二氧化碳(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也是自然界中重要的C1资源。实现CO2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增值转化、变废为宝,是当前CO2化学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在清洁还原剂氢气(H2)存在下,CO2和胺类化合物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是当前CO2高值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经。然而,现有的催化体系主要使用均相和多相贵金属催化剂,对脂肪族伯胺和CO2/H2还原耦合制备甲酰胺具有高活性的非贵金属多相催化剂尚未见报道。
2023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研究员孙剑和葛庆杰团队在合成气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协同耦合的铁碳催化剂实现合成气高选择性制备高碳醇类化合物。
中国科大在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气体 分析 资源
2024/6/17
2023年1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基于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碳排放的大数据分析,全面评估了污水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并探讨了其未来减排潜力及技术路径,为回答污水行业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成果以“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China’s Wastewater S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