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JACS”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2024年8月,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汉勇课题组与江桂斌院士、加拿大X. Chris Le院士等团队合作,在CRISPR基因编辑工具开发方向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RNA-activated CRISPR/Cas12a nanorobots operating in living cells ”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团队在《JACS》发表研究成果(图)
材料 纤维 聚合物
2024/8/23
2023年12月20日,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彭锋教授团队在半纤维素室温磷光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限域调制簇聚诱导发光策略构建半纤维素时间依赖性变色磷光(TDPC)材料,充分挖掘半纤维素非典型发光体的高效簇聚诱导磷光潜力,引起了领域内的高度关注。相关成果以“木聚糖碳化聚合物点的限域调制簇聚诱导时间依赖性变色磷光(Confinement-modulated clusterization-trigg...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汪洋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在JACS发表(图)
无穷烯 多环芳烃 汪洋
2023/7/19
美国化学会C&EN杂志将2021年度分子的殊荣颁给了一种叫“无穷烯”(Infinitene)的多环芳烃分子,因其结构类似一个无穷大符号(∞)。该分子由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伊丹健一郎(K. Itami)团队合成,是一种发绿色荧光的黄色稳定固体。无穷烯分子是由12个苯环首尾相连而成的一种扭转的闭环结构。其固有的手性骨架和超大π共轭体系赋予其很强的旋光性、圆偏振发光和荧光特征、特殊的芳香性以及复合金属离子的...
刘毅教授课题组JACS:室温合成具有优异正/异丁烷分离性能的MFI沸石膜(图)
正/异丁烷 分离性能 MFI 沸石膜
2023/6/19
沸石膜因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优异的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理想的机械强度及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分离、催化、传感和防腐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保证生长过程晶体充足的生长动力,目前制备沸石膜的温度普遍较高(通常>100℃),由此导致反应必须在密闭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进行,这无疑增加了制膜难度、生产能耗与设备成本,同时自生压条件还需考虑操作的安全性问题。近年来,通过热回流、微波加热及使用高活性硅源的...
近日,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尚怀芳老师与北京大学夏定国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自旋状态的调制抑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压滞后问题。研究成果以题为“Regulating the Potential of Anion Redox to Reduce the Voltage Hysteresis of Li-Rich Cathode Materials”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
众所周知,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还原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途径,以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其性能受限于窄的光吸收、缓慢的电荷转移和有限的催化活性位点。COFs由于其固有的独特特性,为优化光催化性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量的研究表明单原子催化剂在光催化CO2还原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首先,由于离域效应的增加,金属单原子的引入可以拓宽光响应范围。其次,均质化的原子金属组分可以缩短电子...
和频振动光谱(SFG-VS)是一种二阶非线性光谱技术,具有本征的界面选择性,能够捕捉其他谱学手段难以获取的界面分子信息,被成功应用于各种电化学界面的原位表征研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蔺洪振团队长期致力于SFG-VS技术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和电催化体系研究中的应用。蔺洪振团队与湖南大学王双印团队深入合作,在运用和频光谱原位表征电催化反应体系方面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阐释5-羟基糠醛的电催化氧化、苯酚分...
王晓晨课题组JACS:有机硼催化的吡啶C3位烷基化反应(图)
有机硼催化 吡啶C3位烷基化 不对称串联还原 吡啶串联还原
2022/5/1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沈炎宾等受邀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撰写perspective文章,系统地总结了SAM在电池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SAM在电池中的应用前景。
北京大学工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稠环电子受体分子设计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异引发的“蝴蝶效应”,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构建策略,相关工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0c09800)。
界面偶极能够显著调节界面能带结构和载流子传输,成为有机和钙钛矿等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被广泛采用的界面调控策略之一。但是,界面偶极的来源及其对器件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成为其优化设计和广泛应用的限制因素。为此,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陈立桅团队受邀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撰写perspective文章,基于界面偶极的静电场模型和一系列材料体系,系统阐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