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CO2相关记录961条 . 查询时间(0.282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基于卫星-地基CO2数据联合同化的碳源汇估测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一种同位素标记过程中的CO2收集及预处理装置。
近60年来,大气CO2浓度陡然上升,过量排放的CO2引发了海水酸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已成为国内外政府与各级环境组织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CO2又是一种廉价、无毒且可再生的C1资源,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基化学品,如烃、醇、酰胺、碳酸酯和羧酸等,减少对化石资源的过度依赖,是解决上述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与CO、HCOOH、CH3OH、CH4等C1产...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页岩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向低碳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资源。2024年来,超临界CO2流体压裂特性和优势逐渐显现,超临界CO2不仅可以强化页岩气开采效果,还能够就地封存CO2和实现开采过程的碳中和,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日前,应国际能源领域知名期刊Energy ...
024年4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碳基能源催化转化研究组(522组)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在塑料催化转化回收利用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相对温和条件下CO2与聚烯烃废塑料耦合升级回收高选择性制芳烃等高值化学品。
纳米流体在提高致密低渗油藏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纳米流体对致密砂砾岩储层的改性作用以及提高采收率的机制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团队通过室内试验及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流体能够降低水—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同时可将储层由中性润湿变为强亲水性润湿。相对于水驱,纳米流体驱能更为有效地驱替大孔和小孔中的油,并且与CO2协...
电还原二氧化碳(CO2R)可以将可再生电能存储在化学能中,通过二氧化碳生产高值化学品。酸性CO2R电解被认为是提高CO2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但酸性条件下的析氢反应和催化剂腐蚀问题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钟苗课题组在前期电还原二氧化碳稳定性研究(Nat. Commun. 2021)和分层电极结构构建(Angew. Chem. Int. Ed. 2023)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
202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和王集杰研究员等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CO2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接近90%,其中丙烯选择性达到52%。
一种新型的耐CO2、SO2复合透氧陶瓷膜,由氧离子导电氧化物和电子-氧离子混合导电氧化物组成,其中氧离子导体为具有莹石结构的氧化物,混合导体为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氧离子导电氧化物与混合导电氧化物的质量比为:9:1~1:4;化学式为:(100-x)wt%Ce1-yLnyO2-y/2–xwt%Ln1-zCazM11-wM2wO3;式中10≤x≤80,0.05≤y≤0.5,0≤z≤0.8,0≤w≤1...
2024年1月9日,专业和精细化学品制造商AetherIndustries宣布与总部位于美国的H.B.Fuller和沙特阿美技术公司合作,首次将可持续聚合物多元醇技术商业化。
CO2这种温室气体注入地下,利用它驱油驱气后,使其封存在地下,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周冰在读博士期间就专注于CO2的矿化封存基础研究。这是很“冷”的方向,但包裹不住她内心对CO2封存的热火。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green and recyclable?heterogeneous catalysts?for the chemical conversion of CO2?into cyclic carbonates with excellent yield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condition is still a v...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CO2激光腔镜波长选择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波长自选的封离式CO2激光谐振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CO2吸收的多通道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多通道微反应器系统,使含CO2气体物料和吸收液分别在分布微通道内均匀分布,在集流微通道内于0.1~8.0MPa、10~100℃、0.001~100秒下快速混合、吸收。每片多通道微反应器板的反面为含CO2的气体物料或吸收液分布微通道,板的正面由吸收液或含CO2的气体物料分布微通道、并行反应微通道及集流微通道组成;本发明可在毫秒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