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人类学 >>> 人类起源与演化学 人类形态学 人类遗传学 分子人类学 人类生态学 心理人类学 古人类学 人种学 人体测量学 人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类学 群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924 秒)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合作,针对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古人群开展了古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Ancient genomes revealed the complex human interactions of the ancient western Tibetans为题,在线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
2023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报道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热河群义县组的古神翼龙科一新种:义县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yixianensis)。
2023年来,根据全球超过20个板块或地体的资料,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Late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LOME)第一幕后与第二幕后的两个腕足动物群已得到识别。其中,第一幕期间的赫南特贝动物群(Hirnantia Fauna)长期受到关注,并已有深入研究。而第二幕开始后的腕足类埃吉伍德-华夏动物群(Edgewood-Cathay Fauna,简称EC动物群)同样是探讨...
2022年9月23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在线发表题为“Late Pleistocene large-bodied mammalian fauna from Mocun cave in south China:Palaeontological,chronological and biogeographical ...
2021年12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吴倩课题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题组,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张军课题组在《Cell Stem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the spatial-temporal transcriptional landscape of human hypothalamus development"的文章。研究团队系统深入的揭示了人类下...
近日,发表于《科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会破坏肠道内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并促进一种可能导致心脏病的代谢物的产生。
近日,国际专业期刊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俊研究员的最新成果。论文报道了二叠系脑包沟组最常见的一种二齿兽类化石,共记述了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二齿兽类骨架在内的五个个体,将其归入了吐鲁番兽属,并命名为一新种:九峰吐鲁番兽(Turfanodon jiufengensis)。吐鲁番兽是大型的二齿兽类,个体可以达到2米以上,目前已知最大头骨长度超过60厘米。它们的头吻部高而陡...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论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从遗传学角度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历史的面纱!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正式在线发表付巧妹团队独立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论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以及中外学者合作,利用显微断层扫描(CT)、平板分层成像技术(CL)、三维重建、磨痕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燕辽生物群中真贼兽八件标本的牙齿形态、分类关系、磨蚀状态、咬合模式和出齿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发表和在线发表在《古脊椎动物学报》,《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
记者邢兆远、李建斌2015年1月18日从丁村遗址考古工作队获悉,丁村遗址群南部的石沟村遗址再现古人类化石,并发现疑似地震裂缝和大面积碳屑堆积。专家介绍说,这一发现,填补了丁村遗址群长期以来土状堆积中没有人类遗迹的空白。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发现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受...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法郎组瓦窑段迄今为止已产出了大量大型长吻鱼龙化石骨架,其中见于正式文献的有14件之多。头骨结构的相似性指示它们均归属于同一种:邓氏萨斯特鱼龙(Shastasaurus tangae)。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修理出两件关岭生物群的长吻大型鱼龙骨骼化石标本,这两件标本无论头骨还是头后骨骼均保存较完整,可以确定无疑地鉴定为邓氏萨斯特鱼龙。新材料为开展大型长吻鱼龙形...
中山大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习课件华南的族群与文化。
2010年6月20日下午,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纪念费孝通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讲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举行。著名人类学家乔治•马库斯(George Marcus)教授和冯珠娣(Judith Farcur)教授分别就世界人类学群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人类学在其中所可能发挥的作用发表了演讲。近年来,国际人类学界提出了建设世界人类学群(world anthropologies)的学术理念,其基...
百越是一个古老的族群,至今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有广泛的分布。分析这个族群的结构对于此族群的各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历史学和语言学的研究已得出了大量的客观结论。遗传学的研究为许多其他学科未能解决的问题带来了解决途径。Y 染色体是种很好的分析材料。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分析出可能的族群特征,并用以研究族群结构,分析未定群体。百越族群的遗传分析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大量的古今群体还有待调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