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物物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群落学 动物形态学 动物解剖学 动物组织学 动物细胞学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殖生物学 动物生长发育学 动物遗传学 动物生态学 动物病理学 动物行为学 动物地理学 动物分类学 实验动物学 动物寄生虫学 动物病毒学 动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物学 群相关记录106条 . 查询时间(0.43 秒)
2023年12月29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一件辽西热河生物群保存完整精美的翼龙骨架和一件不完整的翼龙头骨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和巴西国家博物馆/巴西里约联邦大学教授Alexander Kellner团队,基于对这件标本的合作研究,建立了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一新属种——友好美丽飞龙(Meilifeilo...
2023年12月12日,Heliy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蒋顺兴团队完成的最新成果。该团队研究了产自冀北热河生物群早期的第一件梳颌翼龙科的化石材料,建立了一新属种——华北克拉通翼龙(Cratonopterus huabei gen. et sp. nov),同时,探讨了包括这件新材料在内的大量翼龙的骨壁相对厚度变化及功能,并提出了全新观点。 热河生物群被分为早中晚...
2023年11月27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海冰和研究员王元青完成的关于早期真兽类听觉器官演化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真兽类的中耳结构,并结合古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证据,探讨了论兽类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创新。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哈密市博物馆合作,在《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关于哈密翼龙动物群兽脚类足迹化石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依据兽脚类足迹的大小,推断造迹恐龙的臀高约65 cm,体长约171 cm,体重约30 kg,为小型兽脚类恐龙。这是哈密及吐哈盆地白垩纪恐龙足迹的首次发现,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
2023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与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巴西国家博物馆等合作,在《白垩纪研究》(Cretaceous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关于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该研究报道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热河群义县组的古神翼龙科一新种——义县始无齿翼龙(Eopteranodon yixianensis)。 
2022年11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和中国计量大学通过比较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对蜂王信息素识别的差异,揭示了嗅觉受体对蜂王信息素的识别在维持蜂群组织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免疫工程课题组研究员江力玮与美国哈佛医学院移植研究中心教授Reza Abdi合作,在淋巴结内基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领域取得进展。这是继2022年年1月发现一类特殊的表达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基质细胞亚群之后,该团队取得的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
王跃群,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Reading University公派访问学者,美国Harvard Medical School,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高级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7项,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合作发表了100多篇专业论文、合作出版专著4部,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
华南奥陶纪末大灭绝前的三叶虫动物群过去主要见于浙赣地区,而上扬子区则是以笔石相地层(五峰组)广泛发育为特征,壳相地层较为少见。幸运的是,在上扬子区西缘(今滇东北-川东南一带),以泥晶灰岩、黑色页岩互层为特征的大渡河组保存有多个生物类群,如三叶虫、腕足动物、笔石、牙形类、几丁虫和疑源类,为全面揭示大灭绝前华南上扬子区的海洋生物面貌提供了重要窗口。
人类长期高盐饮食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和脑出血等一系列疾病,但有些动物物种在野外环境中终生取食高盐植物,却能够保持健康。例如,生活在荒漠地区的啮齿动物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不仅耐高温,也能耐受高盐食物,所取食的植物盐含量可超过10%(海水的盐度一般为35‰),这些沙鼠具有极强的节水和耐盐能力。肾脏能够清除代谢废物并重吸收水分,是重要的水/盐代谢器官。我们在前...
2022年3月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动物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作用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
八眉猪(Sus scrofa)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猪种,其消化粗纤维的能力(52.08%)显著高于野猪(45.72%)。八眉猪(♀)与杜洛克猪(♂)杂交后代二元杂交猪兼备了母本耐粗饲和父本生长周期短的优良特性,因此是研究食物纤维对肠道菌群影响最理想的模型动物。蚕豆是青海地区常见的农作物,蚕豆秸秆经青贮后可用作饲料。蚕豆秸秆中总纤维含量达56.45%,是典型的粗饲料。
潘群兴,1979年10月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从事动物病毒致病机理及其新型疫苗与检测技术的研究。承担省级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1项,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2013年“猪细小病毒样颗粒B细胞表位插入位点的分子设计” 获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307176.8,第1发明人;2.2015年“一种表达IBDV VP2和法氏囊素三肽嵌合蛋白重组火鸡疱疹病毒...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在过度放牧地区,高原鼠兔种群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模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以棘豆属(Oxytropis)植物为代表的毒杂草是退化草地优势物种,该类植物含有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苦马豆素(SW,swainsonine),可导致牲畜中毒,但高原鼠兔却喜食此类植物。SW对高原鼠兔肠道菌群有何影响,是否可调节宿主肠道菌...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翟冰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肠道真菌动态变化和近平滑念珠菌定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结果的相关性分析”(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are linked to intestinal fungal dynamics and an ...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