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应用化学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应用化学 锌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341 秒)
采用高碳海绵铁(含13.00% C,55.40% Fe)电化学-絮凝处理铅锌冶炼制酸废水,研究了pH和时间、海绵铁用量和粒径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和锌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3.0,海绵铁用量为30 g/L和粒径<0.301 mm,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铅锌离子去除效果最佳,电化学处理去除率分别为98.87%和77.89%,废水中的铜、总镉和总砷等离子去除率...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5-对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和5-邻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3种咪唑类客体小分子进行轴向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并探讨取代基团在不同位置时的锌卟啉及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客体对该类轴配反应进行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2种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之间的轴配反应是按摩尔比1∶1进行,轴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按K(2-MeIm)>K(N-Me...
采用离子交换法实现了谷氨酸(Glu)插层到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中而形成Glu/ZnAl-LDH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热失重-差热(TG-DTA)分析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交换时间对Glu/ZnAl-LDH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 发现当交换时间为1 d时,Glu/ZnAl-LDH纳米复合材料粒子的结晶...
针对传统氨浸工艺浸出率较低现状,采用氧化氨浸工艺浸出回收铜镉渣中的镉、锌和铜.为了确定氧化氨浸工艺的最佳浸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镉渣氧化氨浸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7 mol/L,铵离子浓度5.0 mol/L和(NH4)2S2O8浓度30 g/L、液固比6∶1的条件下,镉、铜的浸出率达到99%,同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6%,浸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氨浸方法.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和圆二色光谱法,对手性锌卟啉化合物(ZnP)与4种咪唑类小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的热力学数据和圆二色光谱的实验结果显示,配位常数按KKK(NK(2-Et-4-MeIm)的顺序依次减弱,咪唑类配体的轴向配位能力按2-Et-4-MeIm
以烷基黄原酸锌和硫化钠分别为锌源和硫源,采用烷基黄原酸锌沉淀溶解法制备了粒度可调、粒径分布比较窄的面心硫化锌纳米粒子,利用比表面积(BET)测定、透射电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合成的硫化锌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烷基黄原酸锌链长的增长,通过添加硫化钠而生成的硫化锌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本文还对沉淀溶解法制备纳米硫化锌的溶液化...
摘要 用液相沉淀-热解法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和组成不同的锂离子电池纳米锡锌复合氧化物贮锂材料, 通过XRD、TEM和电化学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非晶态ZnSnO3负极材料的初始可逆贮锂容量为844 mA·h/g, ZnO·SnO2负极材料的初始可逆贮锂容量为845 mA·h/g, SnO2·Zn2SnO4复合物负极材料初始可逆贮锂容量为758 mA·h/g, 循环10周后, 三者的充...
通过失重法研究了2-巯基嘧啶对锌在磷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缓蚀剂对锌在磷酸溶液中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作用是由于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且未改变腐蚀过程的速率决定步骤机理.
手性苏氨酸卟啉锌配合物的圆二色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