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鲁迅”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林非《鲁迅与中国文化》(图)
林非 《鲁迅与中国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
2024/4/15
《鲁迅和中国文化》,林非著,由南开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9月1日出版。该书从鲁迅论中国传统文化、论启蒙主义、论“人”的命题、论国民性、论中国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着重从精神文化视角探讨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者把鲁迅的思想放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在研究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基础上,论述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作者也以历史主义的观点客观地指出了鲁迅的局限性。
鲁迅的“五四”观和“五四”叙事
鲁迅 “五四”观 “五四”叙事
2024/4/11
在鲁迅的认识中,“五四”是一极为宽泛的范畴,有时是指“五四”运动,但更多时候是指“新文化运动”。鲁迅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是先抑后扬,而对“新文化运动”则是肯定之时亦有反思。他的“五四”叙事是以“新文化运动”为中心,整体性观照视角下的“反思”式书写。对知识分子与传统同一性存在的表现及超越意向的寄寓等,让其生命体验蕴蓄着新的淬炼和升华的可能。
“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全国鲁迅博物馆、纪念馆馆际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 学术研讨会 2015年 全国鲁迅博物馆、纪念馆馆际 交流会 上海
2015/10/8
2015年9月19日—23日,“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15年全国鲁迅博物馆、纪念馆馆际交流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召开。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郭俊英同志、常务副馆长黄乔生同志、鲁迅研究室副主任姜异新同志(主持工作)参加了此次会议。
鲁迅赠予柳亚子的两件珍品
鲁迅 柳亚子 珍品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
2009/8/27
鲁迅和柳亚子两位文化名人,他们之间的交往并不频繁,可是他们的友谊非同寻常。这里介绍鲁迅赠送给柳亚子的两件珍品。
先说第一件。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在聚丰园宴请兄长郁华。当时郁华调任江苏省高等法院上海分院刑庭庭长,郁华不仅谙于法律,而且喜好诗词擅画山水,与柳亚子同是南社旧侣,早就相熟。郁达夫和鲁迅是多年的老朋友,因此,郁达夫王映霞夫妇为兄长抵沪任职举行晚宴时,邀请了柳亚子郑佩宜夫...
学者孙郁在一篇名为《山水之外》的文章中提到:“鲁迅一生,不喜欢旅游,有关外出观感的散文,写得很少。”大约在1924年,鲁迅应西北大学及陕西省教育厅之邀,到西安讲学。那一次走的是水旱两路,沿途不少观感。鲁迅此前产生过写一部关于杨贵妃长篇小说的念头,但到了华清池,心目中的景致顿消,对杨贵妃的兴趣降了大半。“这正是看景不如听景的缘故。鲁迅的这种心态,是他性格的升华。他的思想库中,缺乏自然伦理的因子。纯粹...
鲁迅先生的最后一首诗
鲁迅先生 诗 许寿裳
2009/8/24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下的最后一首诗,是赠给好友许寿裳的《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薄尽
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的不骂蒋介石与胡适的敢骂蒋介石
胡适 蒋介石 鲁迅
2008/6/5
问题的提起
鲁迅与胡适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可比性。而最近几年,将这二人放在一起谈论、比较者,也时有所见。当然,这些论者的视角、眼光和结论,往往是颇有差异的。从是否指名道姓地骂过蒋介石这一角度对鲁、胡二人进行比较,我也不只一次地从他人的口头或笔下见识过。这种比较的理路是,1927年后,鲁、胡二人都长期批评过国民党,但鲁迅却从未指名道姓地斥责过作为国民党“党魁”的蒋介石,而胡适则在有生之年多次...
辛亥革命的挽歌——鲁迅《哀范君三章》史实证析
辛亥革命 鲁迅
2007/10/25
阅读全文
辛亥革命的挽歌
——鲁迅《哀范君三章》史实证析
段 炼
[提 要]《哀范君三章》是鲁迅在辛亥革命之际所写下的感人诗篇。从对范爱农悲剧的思
考,鲁迅开始了对新的救国道路的探索。立人、国民性、唤起民众……鲁迅投入了新的战
斗。《艾范君三章》不仅是缅怀范爱农的悼诗,更是辛亥革命的一曲挽歌。 [关键词] 鲁迅 范爱农 挽歌
【阅读全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党的历史文献集和当代文献集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一(1936—1938)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噩耗传来,中国文学革命的导师,思想界的权威,文坛上最伟大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