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权相关记录93条 . 查询时间(0.801 秒)
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从一战后恢复元气的英国企图“重返太平洋”,这造成了英国与美日之间的战略竞争,其中以英美博弈尤为激烈。日本作为相对弱势国,觉察到英美矛盾上升的战略态势,于是在1927年日内瓦会议上趁机采取了制衡英美的外交策略,即在英美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在提前修改《五国海军条约》问题上支持美国,而在巡洋舰议题上以斡旋英美矛盾为由提出突破《五国海军条约》的设想。谈判后因英美矛盾无法调和而破裂,...
广东矿务中的“法约问题”,是甲午战后英法竞争中国西南势力范围的延续。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获得开采广东矿山的优先权,并试图以此“独专”,阻止英国势力进入。《伦敦协定》签订后,英国在承认法国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仍向中方要求利益“均沾”。此后德国、葡萄牙等亦乘机谋求开矿。由此,《附章》在执行中演变为法国“独专”与其它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
1876年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大选前后,查尔斯顿市多次发生种族冲突,既反映了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坚决捍卫公民权、平等权和选举权的非洲裔黑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种族矛盾,也揭示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非洲裔黑人占查尔斯顿市人口的大多数,而种族暴力并非局限在非洲裔黑人和白人之间,也存在于支持不同政党的非洲裔黑人选民之间,使得查尔斯顿市的种族关系存在明显的地方性和复杂性特征。
本文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了1980年美国对萨尔瓦多人权危机的应对。1980年3—12月,萨尔瓦多持解放神学立场的天主教会由于对左翼较为同情,与军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后者发起了多起针对教会人士的秘密行动。面对这一人权危机,美国卡特政府采取了姑息漠视的策略,持续为右翼政府提供物资和战备援助。
对外权理论是约翰·洛克对现代英国分权学说的特殊贡献。西方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分权思想传统和17世纪英国分权学说的演化,在现代英国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为洛克分权学说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英格兰国王与议会之间对权力的争夺,西欧各国的国际关系与对外殖民扩张,是洛克对外权理论的社会政治基础。洛克参与对外事务的亲身经历及其对于历史与时代的思考,善于交往,经常参与结盟结社活动,则是他提出对外权理论的个人因素。
针对洋人把持海关、控制航政,严重影响航业发展的状况,清末民初以降,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持续致力于航政管理权的收回。广西当局也先后在梧州三次设立航政管理机构,但其职能仅限于征收民船(木帆船)的捐税,主要目的在于扩大财源,而置履行航政管理义务与国家争取独立航政权的方针于不顾,航政掌控于洋人的局面依然未能改变。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伴随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广西航政主权之争,逐渐让位于央地治权、利权的...
作为一种“矛盾的先驱者”,拉丁美洲一方面深受西方文化价值影响,在人权理念层面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在推进人权理念与国际人权规范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拉丁美洲在20世纪70—80年代也曾发生过系统性、大规模的人权侵犯事件。理念与现实的结合催生了具有鲜明地区性特色的拉丁美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形成了“宣言+公约+委员会+法院”的多重人权保护体系,在国内层面也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和普通法的兴起,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破坏河道通航的行为被视为破坏“王之和平”的公共妨害。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从实际成效看,河流堵塞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趋于缓解。
胡炜权,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近期研究方向:中日韩壬辰丁酉战争,日本中世史(13-17世纪初),日本战国大名的支配与诸政策,13-17世纪在日华人的活动与足迹。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里出土的一方墓志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清末预备立宪背景下,地方各省纷纷成立咨议局,接受新思想熏陶的士绅多加入其中。谭延闿作为湖南咨议局议长,拥有较强的参政意识,率咨议局与巡抚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清季官绅冲突的原因由多方所致,既有宪政支持下士绅权力扩张的因素,又有立宪进程中制度不完备的因素。为从制度上保障绅权扩张,谭延闿迫切希望加快立宪,成立责任内阁。反对“皇族内阁”失败后,谭延闿对清廷由希望变为绝望,并最终倒向革命。
从1908年11月清德宗载湉和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相继病亡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宣统朝,是清朝统治的最后三年。在这一时期,监国摄政王载沣利用自己身为“皇本生父”的有利条件,吸纳载洵、载涛、载泽等青年亲贵成员,形成高度年轻化的少壮亲贵集团。该集团不仅排挤袁世凯、张之洞等汉族重臣,以组建“皇族内阁”回应立宪派的政治诉求,同时变相架空隆裕太后,避免再次出现太后专权的局面。
作为一门以犹太民族的空前浩劫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大屠杀研究在当代以色列的兴起与认同构建相伴相生。国家记忆的现实需要促成了大屠杀研究在以色列的兴起,为了铭记和研究这场大浩劫,以色列专门建立亚德•瓦谢姆国家纪念当局。以色列大学虽然介入大屠杀研究的时间较晚,但快速成为中坚力量,并使之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对象。到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的大屠杀研究不仅成为该国学术界的“显学”,而且也跃升为世...
圈地运动曾经是国内学界世界史研究的典型话题之一。在近三十年沉寂后,侯建新教授《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英国16世纪农业变革的实证考察》的发表,格外引人注目,是英国土地产权研究的标志性创新成果。传统观念认为圈地是为了改变土地经营方式,而在这篇近八万字的长文中,作者跳出传统研究的窠臼,将圈地运动与土地私人产权明确化联系在一起。侯建新教授在文中明确提出了判断圈地是否合法的依据,证明圈地运动基本上是在法制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军事理论家艾尔弗雷德·马汉将海洋权力(sea power)提高到帝国兴衰的层面进行考察,并详细阐述了他对海洋权力与世界历史上大国争霸的思考。在1890年-1905年之间,他先后出版了《海洋权力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洋权力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洋权力与1812年战争的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