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军事学 管理学 旅游学 文化学 特色库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NC相关记录137条 . 查询时间(0.014 秒)
地球磁场能够阻挡绝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侵害。目前普遍认为地球的主磁场是在地球的液态外核中通过磁流体发电机过程产生的,并且已经维持了至少有35亿年左右。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磁研究表明地磁场平均每几十万年会倒转一次,倒转的过程可能持续数千年。这期间,磁场整体强度将显著降低,其抵御宇宙辐射的能力会显著减弱。
板块构造不仅塑造了地球的地表形态,还促进了地球外部与内部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目前,学术界对板块构造何时启动的看法仍然存在很大争议,但一般都认为板块俯冲是驱动板块构造的重要力源(例如,陈凌等,2020)。
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繁盛兴旺,主要得益于大气中大量O2的存在,但在地球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O2含量水平并不高。地质记录中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表明大气中的O2含量在2.4~2.1 Ga大氧化事件期间快速升高,但对氧化还原作用敏感的铁、钼等元素的同位素数据却显示在3.2~3.0 Ga时海洋透光层中就已经存在O2,这意味着能够产生O2的蓝藻的出现时间远早于大氧化事件。
随着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页岩气、干热岩等新能源的开发日渐增加,水力压裂、返排水处理等向储层或地层中注入流体的行为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包括地下水污染、注水诱发地震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些问题当中,地下水污染可以通过严格的固井和防漏措施来避免,但诱发地震却尚无可供实施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于6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的研究发现,西太副高预估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各模式在历史海表温度模拟上的系统性偏差;基于涌现约束(emergent constraint)思想,在利用观测的海表温度对模式进行偏差订正后,在一个高排放情景下(RCP8.5),更多模式给出了西太副高增强的结果,使得原本存在的预估不确定性减少了45%。新的结果意味着未来东亚夏季风更强、...
板块俯冲作用是驱动板块构造的引擎,是地球演化甚至是蓝色地球宜居性的深部控制因素。板块俯冲初始启动、连续消减的动力过程与机制受控于俯冲界面的流变特征。蛇纹石的粘度比普通地幔岩石的粘度低几个数量级,因此俯冲界面地幔岩石蛇纹石化可显著改变岩石圈流变特性,促进板片获得持续俯冲的“正反馈”。此外,蛇纹石也是水和CO2等流体的主要携带矿物,因此是地球深部-浅部物质能量交换(mass and energy tr...
巨型岩质滑坡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由于其滑体方量巨大(通常可达106–108 m3),一旦失稳往往动能大、滑移距离远,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令人费解的是,巨型岩质滑坡在经历很长时间缓慢蠕滑后,会突然加速蠕滑直至灾难性失稳滑动(图1),然而这种由慢到快过渡的调控机制至今仍悬而未决。
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在驱动地球磁层能量耗散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当行星际磁场具有南向分量时,太阳风物质和能量就会进入地球磁层,在其中对流,并最终释放到电离层和高层大气中,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现象。在磁层中传播的大部分电磁能量由超低频波(Ultra-low Frequency,ULF,0.1 mHz~10 Hz)携带,并能耦合不同的等离子体区域。ULF波在产生准周期性地磁脉动和加速辐射带高能离子方面具有重...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和真空安定性法研究了HATO与NC/DIANP体系的相容性;根据组分理论生成焓,通过内能法计算了NC/DIANP /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发射药的理论能量示性数;首次制备了NC/DIANP/HATO发射药,并研究了发射药的微观结构、燃烧性能和热安定性。VST法结果显示,NC/DIANP/HATO体系相容,而DSC结果显示,混合体系中NC/DIANP、HATO热分...
“地球黑暗时期(地球诞生后最初的5亿年,4.5-4.0 Ga)究竟发生了什么”是21世纪固体地球科学的十大研究问题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固体地球科学重大研究问题委员会,2010)。在澳大利亚Jack Hills地区的变沉积岩中,保留了大量地球早期的碎屑锆石(以下简称Jack Hills锆石),其中最古老的年龄可达4.36 Ga。因而Jack Hills锆石成为了探索地球黑暗时期地质演化的最重要窗口。
冥古宙是地质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它指的是地球形成初始的5.6亿年(45.6-40亿年间)。由于地球自形成以后经历了强烈的陨石撞击和后期地质构造运动,现今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冥古宙时期的岩石记录(仅加拿大Acasta片麻岩一例,形成于40亿年)。目前几乎所有关于地球冥古宙时期演化的研究都基于一种特殊的副矿物——锆石。
太空风化是暴露在严苛的太空环境中的天体表层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的总称,主要包括陨石和微陨石的轰击,以及太阳风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的辐射等。在太阳系之中,太空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水星、月球、火星卫星以及小行星等无大气行星体表面。太空风化使这些天体的表壤发生非晶质化,形成囊泡结构和纳米单质铁,并强烈地改造其光谱特征(Pieters and Noble, 2016)。
斑岩型矿床提供了世界上约75%的Cu、20%的Au和90%的Mo,其形成与侵位至地壳浅部(多数<5 km)的中酸性岩株直接相关,而中酸性岩株及成矿流体则直接来源于中下地壳(10-15 km)的中间岩浆房。虽然斑岩矿床的成矿物质都需要经历矿质元素从岩浆转移至流体、继而在流体中沉淀这一过程,然而不同的斑岩矿床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金属组合和成矿规模。例如,富Au斑岩铜床的Au/Cu约为80×10-6,而富...
北京时间9月6日,北京理工大学霍毅欣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Utilization of rare codon-rich markers for screening amino acid overproducers”的研究论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稀有密码子的氨基酸高产菌株筛选策略,为氨基酸高产机制的解析与高产菌株的构建提供了创新思路。该...
继2017年2月28日在PNAS发表文章揭示细菌六型分泌系统(T6SS)转运锰离子的机制并获得Faculty of 1000 Prime推荐后,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锡辉教授团队关于细菌六型分泌系统转运铁离子的最新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