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药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农药学相关记录4594条 . 查询时间(0.89 秒)
徐军,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和限量标准、农药残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药环境归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30多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参加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创新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
蒋细良,男,1966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学位,1992年获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生院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自1992年以来先后工作于中国农业科学生物防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现任国家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
陈威,男,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杰出青年英才”和“青年创新专项”。
杨青,农药毒理学专家,长期从事农药分子靶标学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百千万 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绿色农药分子靶标设计”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首次制备了乙嘧酚农药重组全长抗体,实现了抗体的“永生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害物杂志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应邀在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new kid on the block in insect pest management: sprayable RNAi goes commercial”的论文,重点阐述了全球首款喷晒式RNA生物农药商业化用于马铃薯...
王树良,副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主要从事高效叶面肥、功能性农用助剂及“两减”研究。
近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农村部获悉,由陕西海容德植物激素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用于猕猴桃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猕乐”获国家发明专利授 权 , 专 利 号 为(ZL201911092925.2),并获得农业农村部的新农药登记(登记证号:PD20240491),这是国内唯一在猕猴桃上获得农药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自然指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From Water to Water: Insight into the Translocation of Pesticides from Plant Rhizosphere Solution to Leaf Guttation and the...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面临着挑战:一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受到稻瘟病菌等病原真菌的侵扰,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从而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水稻对磷、氮等营养元素的需求,导致过度施肥,污染环境。因此,探索水稻免疫和共生的机制,提高作物抗病性和营养吸收,是农作物育种的重要方向。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配型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配型种衣剂包括药剂A和药剂B,所述药剂A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噻虫嗪15-25份、咯菌腈2-5份和精甲霜灵5-10份,所述药剂B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活性成分:水杨酸10-20份。本发明的复配型种衣剂在添加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同时,还添加了植物激素水杨酸,且各组分配比适当,提高了棉种在低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棉种耐低温性能的作...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了沼液浓缩液作为草甘膦异丙胺盐增效剂的应用。所述应用具体为,将草甘膦异丙胺盐和沼液浓缩液混合稀释后,采用茎叶喷雾的方式处理杂草;稀释后,草甘膦异丙胺盐的浓度为1.37~2.73×10g a.i./ml,沼液浓缩液的浓度为0.5~4%(v/v)。草甘膦异丙胺盐的使用剂量为41~82g a.i./亩;沼液浓缩液的使用剂量为150~1200ml/亩。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棉田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及应用。本发明将草甘膦和有机硅助剂复配后,加快了草甘膦防除棉铃虫寄主植物苘麻的速效性、防效及持效期,其中300、400、500倍液与1000倍的有机硅助剂复配使用后,药后5天的防效达到了85%以上,药后28天的防效达到了100%,远高于草甘膦的单剂防效;将甲维盐和有机硅助剂复配后,提高了防治棉铃虫的速效性、防效及持效期,且延缓了害虫抗药性,其中药后48h防...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调节棉花株型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棉田中喷洒棉花株型调节剂溶液,所述棉花株型调节剂溶液中含有乙烯利,乙烯利的用量为3~7.5g/亩,能够将松散棉花株型转变紧凑型。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棉花株型调节剂的具体配方,对于提高棉花种植密度,增加棉花产量及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增效脱叶催熟剂及其应用。该脱叶催熟剂有效成分是由噻苯隆、敌草快和蛋氨酸复配而成,可以在脱叶好、成熟度好的前提下,降低棉花的叶屑含量,提高机械化采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棉花的产量,降低用药成本,且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