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相关记录937条 . 查询时间(2.439 秒)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以豆壳烧制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研究生物炭对Bt Cry1Ac蛋白的吸附行为以及生物炭对Cry1Ac蛋白的紫外保护作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生物炭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是典型的多孔结构材料,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Cry1Ac蛋白与生物炭吸附平衡时间为50 min,最合适的吸附浓度比(生物炭:蛋白...
产酶溶杆菌Lysobacter enzymogenes OH11可以通过蹭行运动(Twitching motility)接近并附着在病原真菌和卵菌上,进而分泌各种胞外酶和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其中热稳定抗真菌因子(heat-stable antifungal factor,HSAF)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代谢物,具有研发为新型生防杀真菌剂的潜力。转录因子在基因的转录调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鉴于L...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2-2018年获奖统计。
香蕉枯萎病是目前香蕉产业面临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药剂。为发掘香蕉枯萎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两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Blz67和Blz02。依据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测试结果,并结合16S rR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两株拮抗菌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两株拮抗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1℃,...
为采用生物技术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扩散为害,对草地贪夜蛾5龄和6龄幼虫注射浓度为1×109 CFU/m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液,并以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和未做任何处理(CK)为对照,24 h后测定幼虫体重、集结数和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结果显示,注...
2020年5月25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济南市植物保护站联合主办的“小麦茎基腐病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观摩暨培训会”在济南市商河县召开。植保所所长朱立贵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植保所齐军山研究员和济南市植保站李秀深站长分别介绍了田间试验示范情况。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总站长徐兆春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孔令让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南市及各区县农业...
为明确大草蛉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本试验在室内评价了大草蛉幼虫对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捕食及搜寻能力,并观察总结了大草蛉的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大草蛉2龄、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1龄、2龄幼虫均表现出积极的取食行为和较强的捕食能力,尤其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较大,分别为78.5头、89.9头,理论条件下日最大捕食量可达125头、167头,其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大草蛉...
为获得生物学性状良好且对粘虫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本研究以8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为材料,根据菌株产孢量、萌发率和生长速率差异筛选优势菌株,然后测定优势菌株孢子悬浮液对粘虫3龄幼虫的致死率,以及3龄幼虫感染高毒力白僵菌后体内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生长特性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菌株Bb314、Bb345、Bb412和Bb37...
袁树忠,男,196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杂草研究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杂草及其抗药性治理,微生物除草,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科研项目:2016-2018 草铵膦复配防除非耕地杂草配方筛选,Rinskor对水稻的安全性研究,2甲4氯与灭草松混用配方筛选,环嗪酮与草甘膦混配除草配方筛选,杀菌剂酚菌酮铜络合物及银可酚酸的杀菌活性研究等,企业委托。201...
纪兆林,男,1978年生,汉族,江苏句容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团队主要成员,国家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扬州市植物保护学会、扬州市园艺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分子植物病理学,桃等植物病害防控研究。奖励:农业植物病理学(第4版), 纪兆林(参编),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全国...
张清霞,女,197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植物细菌病害。重点在生防细菌防病机制及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2010年被评为扬州大学最受欢迎的班主任、2017年扬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分别利用三种紫外灯(UVA、UVB、UVC)辐照黑腹果蝇蛹,研究辐照对黑腹果蝇的羽化率、性比、飞出率、死蛹率、成虫干重、蛹重以及F1羽化率、F1性比、F1死蛹率、F1成虫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黑腹果蝇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其中UVB辐照6 h后的黑腹果蝇蛹羽化率最低,为10.00%;经过UVA辐照9 h组的性比平均值为2.3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经过UVB辐照后,黑腹果蝇飞出率显著降低,其中U...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产地识别与控制团队系统揭示了α-玉米赤霉烯醇及其隐蔽性形式的生物转化规律。该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填补了α-玉米赤霉烯醇在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的空白,更为其毒理学研究与风险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有害物质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对照组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经提取液驯化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雌蛾腹部提取液处理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
随着国际、闽台产业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国(境)外病虫害的入侵风险增大,对我省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为了保障我省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项目研究开发了粉虱类、蓟马类、粉蚧类、假臭草等外来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提升了我省入侵生物科学防控水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