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沙漠相关记录92条 . 查询时间(0.194 秒)
该项目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与应用,确立了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系统综合研究方法。实验发现沙粒气动起动的重要作用,给出了沙粒起动风速的计算公式,证实了蠕移输沙率比例并非常值。获得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及各源区释放总量数据集,确定了主要源区的分布和强度级别。阐明了沙质土壤中C、N的分布格局,确定了我国北方沙漠化及其逆转过程中碳排放量及其贮存潜力,建立了土壤C、N沙漠化衰减模型。实现了“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
50多年来,中国沙漠沙漠化科学发展,在填补学科研究领域空白,并以其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理论进展, 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实践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发展的同时,又为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在内的一大批科研成果和150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效益。已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有关研究所为主体的国家级沙漠沙漠化研究机构,汇集了一批优秀...
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于2002年3月至2002年8月,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短命植物分布和沙垄表层30cm厚土壤水分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早春表层土壤水分在个体沙丘表面的分异直接影响到短命植物的分布.4月下旬,垄间、两坡和垄顶土壤含水率依次为4.62%、3.98%和2.01%,相应的短命植物平均盖度于5月中上旬依次为51.8%、38.2%和4.4%.5月中旬后,短命植物的分布又改变了表层土壤水分分布...
利用塔中气象站地面辐射等气象资料结合 PM10 (空气动力学当量 ≤10μm的悬浮颗粒 )质量浓度资料 ,以 2007年 4月 15日晴天辐射特征为背景对 4月 22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进行局地辐射特征和沙尘气溶胶与净辐射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天沙尘的辐射强迫对地表有冷却作用 ,夜间起保温作用。观测期间 ,总辐射日峰值减少量为 507 W /m2,地面长波日峰值增加量为 185W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沙漠化重点实验室(编号:L1197)是在原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漠环境风洞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于1967年建成使用。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和原兰州沙漠研究所的支持下,按照重点实验室的要求进行了改扩建。2000之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重点实验室。2003年,正式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立足于我国沙漠沙漠化地区,面向世界,...
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等级评价指标研究就是对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程度分等定级,为科学治理、评价、合理利用和监测提供标准。以位于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镶黄旗飞播造林项目为例,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以植被覆盖度为主导因素,以风蚀积沙、生物结皮和土壤发育等作为辅助性指标,确定了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治理程度等级指标。对评价我国草原沙漠化治理工程的成果和监测沙漠化草原动态具有指导作用。
在2006年4-11月,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丘0~100 cm沙层水分含量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沙丘含水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春季为沙丘水分的积累期,秋季为水分亏缺期;春、夏、秋季背风坡含水量均高于迎风坡,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变化的程度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沙丘近地表水分含量低,普遍存在一层干沙层,厚度为10~20 cm。沙丘各部位水分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丘间低地>丘...
采用方差分析(ANOVA)、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时间和空间2个尺度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结构特征对沙漠化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任何单一景观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都不明显.多因子PCA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对沙漠化有明显作用,它是景观承载了自然和人为作用后的景观要素组合对沙漠化的二次作用,是自然与人为作用的结果反馈.在时间尺度上,第一和第二分量占总信息量的90.26%,说明在过去40年中景观结构对沙漠...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与库木塔格两大沙漠目前正在快速合拢,从两大沙漠中间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流沙掩埋。 据生态专家调查,塔里木盆地两大沙漠之所以出现合拢趋势,与沙漠中间植被遭受大量破坏有关,这里的植被主要是胡杨林。统计资料表明,从1959年到1983年,滋养胡杨林的塔里木河水量逐年变小,下游320公里的河道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也由66%上升到82%。 为了防止新疆两...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中的钙华和根状结核的存在证实这些沙丘和湖泊形成的时间约3万年,而且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同位素和水化学研究结果证实湖泊水与祁连山深 大断裂中的地下水有关,湖泊正好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祁连山断裂与阿尔金断裂在玉门一带相交,祁连山断裂的地下水汇入阿尔金断裂后最终补到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中;而钙华与奶状结核是地下水通过碳酸岩地层后形成的。
该文通过环境同位素水化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北侧、龙首山、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拐子湖和额济纳盆地的泉水和井水的来源,提示了巴丹吉林沙漠等下游地区的地下水来自于祁连山降水的补给,平均补给高程为3300m,祁连山顶部存在大片裸露的灰岩地层,雪水融化后沿着喀斯特地层或山前大断裂补给到深部,穿过龙首山直接补给到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下游地区,在沙漠湖泊中发现的钙化与钙质胶结证明地下水经过了石灰岩地层,承压水...
在测定该区2000—2005年气象因子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 了乌兰布和沙漠沙地可能蒸散的月变化特点,比较分析了应用 Penman方程、Thornthwaite公式和 Holdridge3种方法计算的可能蒸散。结果指出Penmna方程计算的可能蒸散和水面蒸发量具有显著的直线性相关 ,可应用 Penmna 方程计算所得的可能蒸散评价该区的水分蒸发特点。研究指 出可能蒸散月变化与月平均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根据黄河源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GIS的支持下对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物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特征、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漠化遥感监测的时空数据,就黄河源区沙漠化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黄河源区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沙漠化内在危险性高.同时气候作为本...
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西部五省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评估子项目-风沙灾害监测与荒漠化评估系统”于2007年4月10日开始进行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野外综合观测试验。项目沿塔里木盆地周围、沙漠公里以及北疆艾比湖-石河子-乌鲁木齐一带布设了大气降尘采集器和TSP等设备。在沙漠公路沿线肖塘和塔中气象站分别安装了三层梯度集沙仪、沙通量及LAS,并结合塔中站80米梯度、哈得站和肖塘站10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