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水利工程 >>> 河流泥沙工程学 >>> 河流泥沙工程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河流泥沙工程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97条 . 查询时间(0.474 秒)
利用大量的实验室水槽和天然河道输沙资料,研究了各种水流强度指标与泥沙输沙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流功率、平均流速、沙粒切应力能较好地预测输沙率而单位水流功率、佛汝德数、Velikanov参数则较好地预测输沙浓度。其中单位水流功率与输沙浓度的关系最佳。
黄河下游在洪水过程中的泥沙输移效果与峰型、含沙浓度和泥沙组成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在假定洪水经水库调控前后水体的含沙量和泥沙组成都相差不大,仅改变洪水过程线形状的基础上,从洪水调控的基本原则出发,考虑到洪水调控后输沙能力变化、水库的可操作性及下游漫滩程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机理上探讨了不同类型洪水的输沙效果,得出洪水调控系数λ≥0.32后,水库调控后的平头峰(恒定流量)并不比未经调控的自然洪水过程输沙...
用有限元方法对黄河河口海域的潮流海洋动力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对典型时刻河口潮流流速矢量图和流速等值线分布图的分析计算,验证了黄河河口门外以及渤海湾和莱州湾交界点存在的两个高流速场;通过入海泥沙淤积厚度等值线平面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淤积厚度沿入海流路纵向的变化过程和海底典型高等线+1m,0m和-1m变化过程对河口海岸冲淤、海底变形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模拟和分析,所得结果与实测资料和遥感解译图像...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情况和目前的水资源面貌现状,概述了上海市开展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关于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几点基本认识,就下一步加速推进此项工作结合已经开展的工作实践,简单论述了建立管理体系、编制综合规划、加强截污治污、调度水资源、加强长效管理等五方面的治理对策建议。
第七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8/1/4
第七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国际环境水力学大会于1998年12月16~18日在中国香港举办。会议由香港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系承办,香港工程师协会、中国水利学会、国际水利协会、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日本土木工程师协会、国际水文协会、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协办。由于本次大会是香港回归以后,在香港举行的第一个大型国际水利盛会,因此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320名学者参加,特别是大陆派出了89...
国际泥沙信息网2004年10月17日讯 今天,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理事会委员认真讨论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章程,选举出了世界泥沙研究学会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著名泥沙研究专家、英国Exeter大学Desmond E. Walling教授当选为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教授杨志达、国际水库泥沙研究协调委员会主席G. Di Silvio当选为副主席,国...
为了探讨建立长江堤防自动化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技术,以武汉市谌家矶地区堤防为试验基地,研制开发了分布式监测预警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结构、量测仪器、通讯方式、安全评价模型、系统软件及实现的功能等作了介绍,并阐述了堤防自动化监测预警的方法和原理.
上海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的探索。
概述了上海市郊区中小河道淤塞严重、污染加剧、引排功能减弱等现状,分析了多年来常规河道疏浚整治未见成效的三方面主要原因。概述了上海市“万河整治行动”的时代背景,从组织保障、宣传发动、质量控制、资金筹措等方面对该行动作了比较全面而概括的介绍,并从制定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出发,介绍了上海市在长期保持河道整治效果方面的做法。
本文在论述河流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国际趋势的基础上,指出河流健康状况评价不仅可以应用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而且能够确定河流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河流综合管理能力,对我国正在开展的河流综合整治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河流治理的方向     河流治理  方向  可持续性发展       2011/1/18
河流的治理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关乎民生大计的大事,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遭受了无数次河流泛滥的灾难,各个时代都有河流治理的记载以及著名的治河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河流治理取得了空前的成效,在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治理河流,在许多河流上都兴建了水库、大堤和引水渠道等,在河流利用和防洪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每年雨季冲刷,会使黄河堤防许多土质辅道损毁,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防汛抢险和沿黄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对辅道路面采用硬化保护与生物防护相结合的办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若全面推广,可使水利工程养护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对河道护坡工程的几点认识     护坡  生态  资源节约       2011/1/19
护坡是防洪工程中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堤防设计和防洪建设面临的一大课题。总结过去护坡建设的实践经验,站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扩坡工程的创新发展并提出了几点认识。
采用生态浮床、微曝气复氧、纳污减污栅和人工介质等多项技术有机集成,在上海市宝山区汇丰河进行了集成技术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效果中试研究。工程取得了预期效果,对主要水质指标的 NH3-N、TP、CODMn 的最大净化率,平均分别达到了 69.9%、80.7%和 63.5%;对水体的总体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采用任一单项技术。
水利部2006年12月19日讯:为了研究今后一个时期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条件下库区泥沙处理的方案和装备,有效地实施水库减淤措施。12月14—16日,黄河小浪底水库泥沙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讨会在小浪底召开,参会的128位专家涉及到航道、疏浚、机械、治河等多个行业,有31位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发言,为研究和解决小浪底水库高水位排沙问题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