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地理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能源地理学相关记录74条 . 查询时间(0.933 秒)
研究十二叔胺系列捕收剂(DRN,DEN,DPN和DBN)对一水硬铝石的浮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叔胺中,DEN对一水硬铝石的捕收能力最强,浮选回收率可达80%以上;一水硬铝石中存在大量OH基,O—H键的断裂和OH基的电离是其带电的主要原因;一水硬铝石的等电点约为4.8,十二叔胺主要以静电引力吸附于矿物颗粒表面,并能显著增大一水硬铝石的Zeta电位;叔胺的pKa为9.7左右,当4.8<pH<pK...
含能源盆地模拟     模拟  含能源盆地       2008/10/13
盆地模拟是从盆地沉积、动力、物理化学机理出发,在建立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并编制出相应的软件,从而在时空概念下由计算机定量地模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煤聚积带及其迁移,烃类的生成、运移和聚集。盆地模拟可以进行整个盆地演化历史模拟,也可以仅对一个基本独立的油气生、聚单元进行模拟,输入的资料包括地质的、地震的、测井的和地球化学的,也包括开发试验的各种资料,模拟盆地或一个地质单元的沉积史、构造史...
该成果是针对青藏高原风光自然资源情况而设计研制的一种新能源发电产品,适用于大电网覆盖不到而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地区。研究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自然能源的互补性来实现供电的连续与稳定,弥补了单纯的风、光能源的间断性和不稳定性。为今后青藏高原地区无电户提供了一套新型的新能源发电产品。主要完成了风光电源系统主要机、部件的优化选型及高原耐候性试验,研制出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负荷需求的六种风光电源产品以及风光电源最...
人类活动已经显著地改变了全球环境,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分别采用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产生的污染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利用STIRPAT模型,以1952—200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间序列数据为例,分析人口数量、富裕度、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的选择行为等人类驱动力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数量或能源强度发生1%的变化,将分别引起环...
首次建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动力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出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消费比例将上升,尤其是石油消费的地位会提高。近10年来中国各部门能源消费比例变化表现为生活和第一产业的能源消费比例下降,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上升。由于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一直占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今后应调整工...
石油安全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           2007/8/24
为科学评价我国石油安全的程度,从国内资源禀赋、国内生产能力、国际市场可得性和国家应急保障能力等4个方面,设计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储采比、储量替代率、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石油进口集中度、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石油储备水平等6个个指标,构成一个新的综合指标:石油安全度,用其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进行定量评价。将石油安全度的安全警戒划分为五级:Ⅰ级1~...
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不仅体现在总量的增长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变化方面。本文试图通过产业-能源关联和能源-碳排放关联两个基本评价模型,解析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的变化。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结构的演进不仅决定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而且同样决定着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空间的基本格局;第二,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越是走向成熟,其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速也就...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和控制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标。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走过数百年的历程,积累了包括能源节约和CO2减排在内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了减少CO2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借鉴国外在能源利用、结构调整和节能方面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的国外经验主要有:(1)制订和实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减少CO2排放的...
资源科学的研究领域涉及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但其研究对象不应是具体的资源,而应是区域资源系统。资源科学是建立在地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钱学森所倡导建立的“地理科学”这一科学体系中的一门一级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属于区域发展所依托的“地球表层”的资源范畴。资源科学的学科特点有三:综合性是资源科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单项资源研究的特色体现,为资源科学的立身...
能源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对国内乃至世界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文章试图从目前我国的能源现状出发,多角度的探讨入世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能够为我国今后的能源产业发展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资源学属于应用理学,以地球科学、生物学、天文学为其学科理论基础。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是同一层次的学科。资源经济学建立在资源学和理论经济学基础之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地研究员岳天祥博士主编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由科学出版社于2003年10月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为此书作序,并对此书的理论与实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本书系具有深厚数学造诣的作者经过多年积累,是继查询、清理《地理学报》有关地学数学模型试点工作之后,对近百年来有关应用于资源环境领...
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使其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能源建设发展方向。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特殊自然属性,建立了包括:资源监测指标、设备指标、经济评价指标、环境评价指标的一套稳定、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并依照此体系开发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地理信息系统。系统采用Geomedia Professional平台,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是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可再生能源资源GIS,...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之相互关系的科学。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理论资源学、综合(基础)资源学、部门(应用)资源学与区域资源学,其中,综合资源学可以续分为7个资源学科,部门资源学可以续分为9个资源学科;理论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通论,区域资源学作为资源科学在具体区域的实际应用,都可做出进一步续分;由此提出了资源科...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分析了我国能源供需分布格局及其区际能源平衡的特点,论证了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在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的意义及其途径。研究表明:①2010年,全国狭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5.1%,广义可再生能源配额目标为18.4%;②在东部沿海各省份均实现了广义配额目标的前提下,东部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其电力需求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