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 基础力学 >>> 摩擦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摩擦学相关记录459条 . 查询时间(0.653 秒)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办,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岛研究发展中心、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济南大学、山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承办。在我国多点疫情频发的情况下,会议组委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会议期间疫情防控保障工作,确保了会议顺利召开。
摩擦/力致发光是指材料在摩擦学、力学等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发光行为。由于其独特的摩擦学/力学-光学响应特性,摩擦/力致发光为实现摩擦学/力学传感及其可视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目前发现的摩擦/力致发光材料多数仅表现出动态摩擦学、力学刺激下的瞬态发射行为,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摩擦学/力学的可视化显示和成像方面的应用。
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快速自修复能力、摩擦起电性甚至特殊光学性质的纳米材料在众多的领域特别是海洋领域如海洋防污、防腐涂层,水下储能、水下封装、柔性传感、智能显示等集成型高科技产业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这些优点通常源自不同的分子机制,因此将它们同时集成到一种合成材料中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
超滑(Superlubricity)技术具有超低摩擦系数和近零磨损率等优异特性,能够最大化减少摩擦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材料磨损,成为近年来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液体超滑研究主要集中在较低的应用载荷和转速范围,运动形式和摩擦副的选择有限。为了推动液体超滑技术的工程化应用,需要开发新型液体超滑体系,提高其承载能力和运转速度域,拓展接触界面间的运动形式,实现宏观大尺度和苛刻条件下的液体超滑。
刘小明,男,研究员,研究领域1. 跨尺度力学,2. 接触与摩擦力学,3. 极端条件下材料的塑性与破坏,4. 复杂环境下的结构动力学。
摩擦起电是揭示摩擦磨损本质起源具有潜力的研究手段。摩擦起电可作为一种“探针”来反映摩擦副状态与摩擦状况,在智能润滑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它在能源收集、自驱动传感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如何研究摩擦起电与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摩擦学原理解决其在能量收集过程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仍存在挑战。
摩擦起电是揭示摩擦磨损本质起源极具潜力的研究手段。摩擦起电可作为一种“探针”来反映摩擦副状态与摩擦状况,在智能润滑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在能源收集、自驱动传感等领域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研究摩擦起电与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摩擦学原理解决其在能量收集过程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仍存在巨大挑战。
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接触起电和静电感应可以广泛地收集机械能,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机械能收集和自供电传感方面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接触分离模式是摩擦纳米发电机最基本最常见的工作模式,为了提高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信号,之前的研究者做出了很多工作,比如,常见的是对摩擦层表面进行微结构处理,这样可以增加表面电荷密度。针对接触分离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空间充足的特点,人们也会采用多层设计的办法...
王娜,女,辽宁沈阳人,工学博士,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博士后。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ture Engineering》编委、中国图学学会理论图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高级会员、《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等SCI学术刊物审稿专家。研究方向:新型智能A...
项顶顶,男,汉族,辽宁营口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年8月以人才引进方式加入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摩擦腐蚀、表面改性、增材制造与3D打印、精密加工与磨削、生物机械。曾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一等奖、Honda中国节能车竞技大赛最佳设计奖、全国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8项;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
韩敏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化学、电化学、催化等领域的应用;2.二维材料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目前已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基金1项,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科研启动经费1项。
孙浩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工程设计及理论系主任,青岛市力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ISTP收录2篇,EI收录11篇。主持科研项目3项,参与科研项目6 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学成果获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摩擦学, 现代润滑技术及应用;机械系统建模及仿真。获奖:青岛市第10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论文:对数滚子的热弹流凸度量设计研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可靠性与能效控制研究所船舶摩擦学科研团队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A strategy that combines a hydrogel and graphene oxide to improve the water-lubricated performance of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被复合材料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om...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工作条例,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和2020年11月1日主任委员工作会议决定,并报摩擦学分会党小组批准,第十五届全国摩擦学大会暨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定于2021年8月8日至1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活动和产品展示交流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会议主题为“摩擦学与制造强国”。会议将邀请摩擦学领域的院士、专家...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摩擦物理与传感课题组王赵锋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摩擦发光与可视化力学传感研究。最近,该研究团队与西北师范大学薛中华教授团队、美国康涅狄格大学Luyi Sun教授团队合作,利用焦磷酸锶的三维封闭网络结构,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具有双发光中心的摩擦发光材料(Sr2P2O7:Eu,Y),该材料复合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体后,在力学作用下展现出了明亮、持续、颜色可调的摩擦发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