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工学 CO2相关记录971条 . 查询时间(0.296 秒)
202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和王集杰研究员等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CO2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接近90%,其中丙烯选择性达到52%。
一种新型的耐CO2、SO2复合透氧陶瓷膜,由氧离子导电氧化物和电子-氧离子混合导电氧化物组成,其中氧离子导体为具有莹石结构的氧化物,混合导体为具有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氧离子导电氧化物与混合导电氧化物的质量比为:9:1~1:4;化学式为:(100-x)wt%Ce1-yLnyO2-y/2–xwt%Ln1-zCazM11-wM2wO3;式中10≤x≤80,0.05≤y≤0.5,0≤z≤0.8,0≤w≤1...
2024年1月9日,专业和精细化学品制造商AetherIndustries宣布与总部位于美国的H.B.Fuller和沙特阿美技术公司合作,首次将可持续聚合物多元醇技术商业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6760097)等资助下,重庆大学程军教授团队在微生物电化学还原CO2制甲烷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分别以“精密设计单原子-纳米颗粒的纳米桥调控界面微生物组和电荷传递动力学促进微生物电还原CO2(Tailoring interfacial microbiome and charge dynamics via a rationally designed atomic...
CO2这种温室气体注入地下,利用它驱油驱气后,使其封存在地下,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周冰在读博士期间就专注于CO2的矿化封存基础研究。这是很“冷”的方向,但包裹不住她内心对CO2封存的热火。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green and recyclable?heterogeneous catalysts?for the chemical conversion of CO2?into cyclic carbonates with excellent yields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condition is still a v...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CO2激光腔镜波长选择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波长自选的封离式CO2激光谐振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化CO2吸收的多通道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多通道微反应器系统,使含CO2气体物料和吸收液分别在分布微通道内均匀分布,在集流微通道内于0.1~8.0MPa、10~100℃、0.001~100秒下快速混合、吸收。每片多通道微反应器板的反面为含CO2的气体物料或吸收液分布微通道,板的正面由吸收液或含CO2的气体物料分布微通道、并行反应微通道及集流微通道组成;本发明可在毫秒至...
2023年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延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刘彬、清华大学教授李隽,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C-C偶联高选择性制乙醇。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不同孔道结构的SiO2分散的钙钛矿类化合物作为活性材料,通过两步热化学循环分解H2O和/或CO2产生H2和/或CO的方法。其中分散方式包括直接机械混合、原位包裹、封装于介孔孔道内等形式,SiO2包括SBA-15,MCM-41,MCF以及其他多种介孔结构。主要步骤为:(1)负载的活性材料首先在高温下(1100℃-1300℃)放出氧气;(2)含有大量氧空位的活性材料在较低温度下(800...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含有微量贵金属催化剂(Pt,Pd,Ru,Ir)的钙钛矿类化合物作为活性材料,通过两步热化学循环分解H2O和/或CO2,产生H2和/或CO的方法。主要步骤为:(1)活性材料首先在高温下(1300℃)放出氧气;(2)含有大量氧空位的活性材料在较低温度下(800℃-1100℃)与H2O和/或CO2反应,放出H2和/或CO。本发明首次将贵金属催化剂引入钙钛矿类材料,用于两步热化学分解H2O...
发展CO2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机遇。CO2的资源化转化是一个典型的负熵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所以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是较为理想的能源来源。地表太阳辐照强度受昼夜更替和天气影响,且太阳光的供给与CO2的排放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实现全天候后太阳光驱的CO2资源化是一大挑战。
2023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刘彬教授、清华大学李隽教授合作,在单原子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CO2)电还原C-C偶联高选择性制乙醇。
近日,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高娃副教授和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dvances in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solar fuels”被能源化学领域国际领军期刊《能源化学》(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影响因子13.5,中科院一区)接收。本论文从光热催化反应技术的优势、反应机理、催化剂...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