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质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226-240 共查到地质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039条 . 查询时间(4.631 秒)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fluids organiz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will be held at the city of Wuhan China, from 23rd to 25th of June 2016.The Geofluids conferenc...
在全球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中,南极大陆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经过长达8年努力,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结构和地质构造研究中,获得重要发现。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安美建研究员介绍,第四个国际极地年(2007-2008年)开展以来,国际上在东南极实施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地震观测,对南极大陆深部结构进行探测。作为国际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中山站至南极内陆海拔最高的昆仑站之间,部...
2015年12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2015年第16次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2015年度青年科学家国际合作伙伴奖”揭晓。包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亮研究员在内的三位科学家及其合作者荣获奖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获奖专家推荐单位获中国科学院通报表扬。
为纪念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对我国科学、教育和地质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发扬他勇攀科学高峰、始终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参加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以及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鼓励广大地质工作者围绕国家需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实现找矿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多做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推进我国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根据《李四...
The large, fast-moving mudslide that buried much of Oso, Washington in March 2014 was the deadliest landslide in U.S. history. Since then it’s been revealed that this area has experienced major slides...
日前,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月球数字地质图编研”(2015FY210500)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参加单位人员以及科技部基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建忠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明确了项目及各课题年度工作重点及考核要求,提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课题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来自吉...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农业工程等四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通报表扬,其中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连续两次获评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5年12月4日,科技部公布2015年数理领域16个、地学领域4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我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良好,均顺利通过评估。
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地质学基础试题。
“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一带一路’计划为东亚东南亚地学计划协调委员会(CCOP)成员国的地质科技创新与合作激发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机遇。”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中国常任CCOP组织原代表张洪涛在今天上午于西安开幕的CCOP第51届年会和第65届指导委员会会议开幕式上说,合作共赢是促进全球地学发展、共同应对挑战的重要法宝。
Pn波通常是区域范围内的初至震相,该震相的传播涉及Moho界面的折射和上地幔顶部P波速度梯度等影响。Pn波的到时和振幅信息可用于研究震源特性,或建立上地幔顶部速度、衰减和各向异性等图像,提供对上地幔顶部物质组成、温压状态等的地震学约束。有关Pn速度和各向异性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Pn波几何扩展与衰减耦合在一起,分离起来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对衰减的研究。
近日,由中山大学彭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全国丹霞地貌基础数据调查”年度专家咨询会在浙江省江山市举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彭以祺司长,本项目咨询专家、项目组研究人员,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应用处刘梅处长等共30余人出席会议,来自印度的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秘书长Sunil Kumar De教授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Milica Kasanin-Grubin教授列席会议并参与了项目讨论。咨...
中国地质学会于2015年10月8-11日在西安召开2015年学术年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组织了“新生代地质与环境演变”分会场,就新生代东亚环境变迁与青藏高原生长进行了专题研讨。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南京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兰州地震局等单位的专家,以及西安地区相关单位的研究生等近30人参加了分会场...
三峡水库消落带是人为调控水库水位形成的反季节变化的水、陆交错过渡区域,落差约30m,面积约349km2。年内淹水频度和强度等调水节律变化彻底改变了水库消落带的生态格局和过程,加之强烈的人为活动干扰,消落带土壤、植被、水文、微地貌等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变化,其地貌过程、地球化学过程和生态过程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使三峡水库消落带成为了世界上独特的地貌单元。了解和认识这些过程有助于分析水库消落带地质生态环境...
阿尔卑斯是现代地质学的摇篮,地球科学的许多经典概念和理论都诞生于该地区。1984年法国科学家Chopin首次在西阿尔卑斯地表发现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基于该矿物的超高压变质特性,提出大陆下地壳俯冲到100公里以下深度并折返到地表的假说,进而发展了大陆深俯冲理论。然而,大陆地壳的密度明显小于地幔物质,传统观念一直认为“轻的大陆物质不能够俯冲到地幔深度”。因此,近30年来,欧洲科学家在阿尔卑斯地区开展了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