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化学 Co相关记录492条 . 查询时间(0.198 秒)
考察了Tb3+离子在模板法合成的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4-(ω-丙烯酰氧乙氧基)苯甲酸(P(AM-co-PEBA))溶液中的荧光增强行为. 在溶液中P(AM-co-PEBA)通过羧基的络合作用及疏水缔合作用, 改变了 Tb3+离子所处微环境, 降低了Tb3+离子络合水的个数, 提高了Tb3+离子荧光强度. 聚合物中PEBA含量增加或PEBA以微嵌段结构存在, 这一微环境效应得到增强. 另...
采用喷雾干燥-气固反应法制备了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晶碳化钨-钴-镍(WC-Co-Ni)复合材料. 通过XRD, SEM, EDS和粒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物相组成、化学成分、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 采用线性扫描法对WC-Co-Ni复合材料在氢析出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WC-Co-Ni复合材料由缺碳六方WC相、立方Co相和立方Ni相组成, 化学成分为W, C, Co和Ni,...
研究合成配合物Co(Hdpa)3(ClO4)2(Hdpa=2,2′-二吡啶胺),并测定配合物在甲醇、甲苯、乙醇、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等6种溶剂中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最大峰位置与强度在不同溶剂中有很大差异,主要是由各种溶剂的极性(介电常数)和施主性质(施主数)不同引起的.
以介孔 SBA-15 分子筛为载体, 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不同 Cu/Co 比和不同 Cu-Co 含量的 Cu-Co/SBA-15 催化剂, 采用 N2 吸附-脱附、高分辨透射电镜、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催化甲苯燃烧性能. 结果表明, 所有催化剂仍具有 SBA-15 分子筛的介孔结构, Cu 含量较低时催化剂...
研究了Cu-Fe基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过程中各组分尤其是铁的体相和表面微观结构的转化行为. 通过XRD、Mssbauer谱、XPS和Raman光谱等表征手段全程跟踪铁形态的变化. 结果表明,还原后体相的铁发生了明显的碳化,物相以Fe3O4和χ-Fe5C2为主,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χ-Fe5C2的含量出现最大值. 而还原后催化剂表面没有检测到明显的铁的碳化. 这种表面性质与体相的差异来源于铁独特...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锆铈摩尔比的Ce1-xZrxO2 (x=0, 0.1, 0.3, 0.5, 0.7, 0.9和1.0)氧化物,并以改性的浸渍法制备了金担载量为1%(质量分数)的Au/ Ce1-xZrxO2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在低温CO氧化和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应用氮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技术对氧化物载体及其负载金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与其催化性能进行了关...
以WO3为前驱体考察了CH4/H2混合气氛下程序升温反应制备碳化钨的晶相转变过程,比较了不同晶相碳化钨催化剂的肼分解活性,并以CO为探针分子采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碳化钨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 结果表明,随W2C晶相的生成,催化剂对CO的吸附活化能力逐渐增强,纯相W2C表现有最好的肼分解活性. 当制备温度高于750 ℃时,样品表面形成的积炭抑制了碳化钨的催化性能. 表面洁净的WC在肼...
分别对Al2O3和SiO2担载的不同含量铱(Ir)催化剂进行了H2程序升温还原、CO微量吸附量热和红外研究. 结果表明,还原后, Ir/Al2O3上存在金属态Ir0和氧化态Irδ+两种物种, CO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线式和孪生吸附态存在,测量的CO吸附热为两种吸附形式的平均吸附热. 提高还原温度和Ir担载量, Ir/Al2O3表面CO线式吸附物种的比例增加,从而导致CO吸附热值的升高. 而在Ir/S...
采用气相键合法制备了表面经二氧化钛单层分布修饰的 SBA-15 材料, 并以该材料为载体, 用改进的原位沉积沉淀法制备了 Au 负载量为 1% 的系列催化剂 (Au/Ti-SBA15), 考察了它们在 CO 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采用透射电镜、X 射线衍射、N2 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X 射线荧光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对修饰的载体及其负载金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Ce)/n(Ti)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对复合氧化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比表面积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氧化物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n(Ce)/n(Ti)>0.10时,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结构;n(Ce)/n(Ti)=0.10~0.30时,复合氧化物失去CeO2和TiO2各自的特征,形成CeO2-TiO2固溶体,具有较大的...
研究了Ce改性的Pt/γ-Al2O3对于富氢气氛下CO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行为. 考察了制备条件(共沉积沉淀法、分步沉积沉淀法以及沉积沉淀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80 ℃时用共沉积沉淀方法制备的催化剂Pt-Ce/γ-Al2O3-CP-80对CO氧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CO转化率在120 ℃时可以达到85%. 利用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和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进...
通过优化 Rh-Mn-Li/SiO2 催化剂配比, 大大地提高了其催化 CO 加氢合成 C2 含氧化合物的性能, 并利用吸附 CO 的程序升温脱附 (CO-TPD) 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TPSR) 等方法考察了助剂 Mn 和 Li 对 Rh 基催化剂表面 CO 脱附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543~573 K 内, Rh 担载量为 1.5%时催化剂的 Rh 效率 (ERh) 最高. 少量...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对CH4/CO2两步法合成乙酸反应中表面碳化物CHx (x=0~3)在Co和Pd模型表面上不同吸附活性位上的吸附能、空间构型和反应吉布斯自由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CH4/CO2两步反应在单一金属Co或Pd催化剂上在常压等温条件下不能有效进行,但在Co和Pd组成的双金属催化剂上,两步反应在常压等温下可以进行. 在Co和Pd双金属催化剂上,金属Co活化...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d/α-Al2O3催化剂上CO偶联制草酸二甲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通过改变原料气CO和亚硝酸甲酯进入原位反应池的顺序,使反应过程更加直观. 实验结果表明, CO偶联反应发生在桥式吸附态的CO和气相的亚硝酸甲酯之间, CO的吸附为反应的控制步骤. 亚硝酸甲酯在Pd/α-Al2O3上易分解,生成甲醇、甲醛和甲酸甲酯. 在反应初期使CO先在催化剂表面吸附饱和,可以有效控制...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 Ni 和 Mg 促进的碳纳米管载 Pt 催化剂 (Pt-Ni-Mg/CNT), 考察了其对 CO 优先氧化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Pt, Ni 和 Mg 在 CNT 表面发生了相互作用, 可能存在合金纳米粒子, 从而显著改善了催化剂 CO 优先氧化的催化性能. 添加适量 Ni 可提高 CO 的转化率, 而加入适量 Mg 则有助于改善 CO2 的选择性. 当 Pt, N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