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历史学 史前相关记录244条 . 查询时间(0.093 秒)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8日报道,比利时古生物学家发现三条史前狗的遗骸,遗骸上还留有史前人类为这些爱犬举行“葬礼”的痕迹,证实了人类与狗漫长的友谊。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以下简称阿盟)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地级市,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下辖阿拉善左旗(以下简称阿左旗)、阿拉善右旗(以下简称阿右旗)和额济纳旗(以下简称额旗)。这一区域地广人稀,自然环境较差,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阿盟史前文化的分布、内涵和文化面貌,2011年7月中旬,阿盟博物馆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全盟境内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田野考古...
2.4亿年前,地球海洋和陆地上出现大量物种,甚至在地下还隐居着神秘的掠食性动物。它们生活时代早于恐龙,会在地下挖掘复杂的洞穴和通道。科学家在摩洛哥发现迄今低纬度地区最古老的公共地下通道结构,这种史前地穴系统的详细资料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古代》杂志上,它们是世界上第二大古老的公用地穴结构,最古老的地穴结构比摩洛哥地穴早500万年前,位于现今南非地区。这项研究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沃伊特说:“人们应当能想像...
2011年8月22日至2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主办,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资助的“青藏高原史前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召开。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27日专电(记者于嘉)正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举行的第六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考古专家称,近日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发现的一幅史前岩画,记录了当时陨石落地并导致史前人类迁徙的生动景象。
日前,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科技与中国史前经济考古”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和来自美国、瑞士、法国等地的十多位学者,分别从经济考古、环境考古、科技考古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史前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问题,研究方法上涵盖了同位素方法、海平面推算测量、浮选法、DNA研究法、淀粉粒分析法、生物测量学(几何形态测定)等。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博物馆了解到,日前由阿拉善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调查队对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周边的沙漠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这次调查新发现了一处面积较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巴彦陶来遗址。
近日,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草原腹地发现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哈民遗址。据已挖掘的房址和出土的陶器等遗物判断,这是科尔沁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出土遗物最丰富,并有别于同时期红山诸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目前,这处遗址已发掘3600平方米,揭露房址25座、灰坑32座、墓葬3座,出土各类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遗物500余件。图为8月2日,考古人员在...
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近日有重大发现,一处面积较大的史前文化遗址巴彦陶来遗址被发现。
《新石器时代澧阳平原与汉东地区文化和社会》即将付梓之际,作者郭伟民嘱我写一篇书序。郭伟民的这本学术著作大约写作于2007~2008年,这是他在北大博士课程学习的最后两年。写作过程中,他有时会就一些问题和我做些讨论。但通常都是他说的多,我听的多。原因很简单,郭伟民长期在当地从事田野考古工作,资料远比我熟悉,认识自然也深刻。不过,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过程,他提出要我为本书写序时,我就不好推脱了。
人口,是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人口规模的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组织结构的复杂化,进而导致了文明的发生以及早期国家的出现。同时,人口规模的变动也直接反映了气候环境、资源的变化。人口正是在与社会、环境、资源等的相互作用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距今9000~3600年左右的史前时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阐释中国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
日前, 在美国夏威夷的毕士普博物馆召开了以 “中国与太平洋史前文化联系新视野”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Prehistoric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Pacific) 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主要探讨了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南岛语族与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的关系以及东南沿海最新考古发现的意义。
2011年2月中旬至6月上旬,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句章故城进行勘探试掘时,在今江北区慈城镇王家坝村东南癞头山周边发现了春秋末叶至战国中晚期的城址文化堆积及城内相关遗迹,这是继2007年至2009年考古确认句章故城的具体方位后,句章故城考古再次获得的重要突破性进展。
楠木洲史前遗址位于泸溪县武溪镇武水边,遗址已出土了1000多件商周文化时期的大口缸、盘、钵、罐等器物的残片文物及史前打制石器。这次挖掘,是沅水流域考古的重要发现,原来只把楠木洲遗址定位在商朝时期,而这次发现,把整个泸溪历史推至史前文化,填补了沅水流域史前文化到有文字记录时期的空白。本次考古发掘,为沅水、武水流域古文化现象及传播线路的考古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同时为研究泸溪先秦时期古文化内涵...
2010年12月9日,湖南湘西泸溪县发现了一处大规模的史前遗址——楠木洲遗址。经考古专家初步鉴定,早在史前,泸溪县楠木洲就已有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的足迹。楠木洲史前遗址位于泸溪县武溪镇原泸溪县县城区,是一处河溪环抱中间突起的台地,东西长910米,南北宽200米,经过湘西州文物管理局专家近一个月的抢救性的挖掘,遗址已出土了一千多件商周文化时期的大口缸、盘、钵、罐等器物的残片文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