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舞台艺术 >>> 表演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表演学相关记录380条 . 查询时间(2.435 秒)
《踩跷》(汉调二簧)     踩跷  汉调二簧  秦腔       2009/7/31
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跷子是木制脚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绣花小鞋。演员只能用两个脚指穿假鞋,而且要将鞋绑在脚指上,因此,称之为扎跷。扎跷之后,演员只能凭两个脚的脚指行走,脚跟高高提起,行走、舞蹈,像跳“芭蕾”一样,不同的是“芭蕾”演员有时还可以脚跟着地,而扎跷演员则始终都得用二指着地。戏演完后方可解跷休息。更难的是,不仅要求模仿三寸金莲的步子和形态,还有特为扎跷设计的高难动作,如:踩跷...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二簧等剧种的旦角表演特技。一般多用于有妖怪、鬼魂出现的剧目中。秦腔《游西湖·救裴生》中,李慧娘用此技。吹火的方法是先将松香研成粉末,用箩过滤,再用一种纤维长、拉力强的白麻纸包成可含入口中的小包,然后剪去纸头。演员吹火前将松香包噙在口里。用气吹动松香包,使松香末飞向火把,燃烧腾起火焰。常见的形式有:直吹、倾吹、斜吹、仰吹、俯吹、翻身吹、蹦子翻身吹等。就其形状可...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及汉调二簧等剧种演神庙会戏时常用的打鬼特技。《打台》的天官,《太和城》的孙武子等净角、须生也用此技,其表演方法是将一碗掷于空中飞转,用另一只碗飞出击打,两碗同在空中粉碎。打碗表演有平打、斜打两种打法。
《吊毛盖》(秦腔)     吊毛盖  秦腔  时迁盗鸡       2009/7/31
指把头顶留的一撮头发吊起起。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二簧等剧种均有此特技。为丑行特技,《时迁盗鸡》一剧用此技。时迁在盗鸡时不慎从房顶摔落,毛盖挂在树枝上,上下不得,急得冒汗,忙脱衣擦汗。一会儿,露凉,又将衣穿上,风吹树枝,摇来晃去,直出台口,近半个小时的折腾,全凭毛盖扎在绳上支撑。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簧、眉户、花鼓等剧种的一些小戏中丑角均有此技。表演者将一盏油灯点着,置于头顶,耍各种动作。秦腔《三进士》的丑角常天保因赌博被其妻处罚顶灯。常天保头顶油灯,跪地、行走、仰卧、钻椅、钻桌、上桌等,均很自如,并能使油灯不掉、不洒、不灭。这全凭演员脖颈的平衡技巧。
《翻梯》(汉调二簧)     翻梯  汉调二簧  贼打鬼       2009/7/31
汉调二簧武丑、杂角的表演特技。仅见于《贼打鬼》一戏中。盗贼夜间行窃时,见鬼勾引一女人作替身。盗贼不忍女人受骗,遂上前打鬼。演戏前舞台上放一梯子,贼与鬼在台上追逐打闹,鬼上梯,贼追上梯,两人沿梯子上下追逐。鬼在下梯子时,不用手扶,双脚并拢,一级一级蹦下;贼以手代脚,用手攀上攀下。在梯上做拿顶、下腰、左右单手大顶等动作,表现对打的腾挪躲闪。
汉调二簧六外、八贴表演特技。《九龙峪·菊花龙大战重阳女》中用此技。菊花龙手执三股叉向被打倒在地的重阳女头部、肩部、腋下、腿侧,狠命扎去,重阳女翻滚躲闪,叉每扎下,叉尖均扎入台板,须用力方能拔出。最为惊险、难度较大的是,重阳女躲在右台角贴台柱隐蔽,菊花龙发现后,从上场门将叉向重阳女扔去,叉贴着重阳女的头扎入木柱。关键是扮菊花龙的演员投叉要准,扮重阳女的演员要眼疾身快,配合作小幅度的躲闪。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汉调二簧的传统特技。《九更天》(又名《马义滚钉板》)中的马义为主鸣冤是用此技。钉板为一尺余宽、二尺多长、一寸厚的木板,上边钉有横八排、每排九个五六寸长的铁钉,共七十二枚,钉尖向上并排竖立,演出前先将钉板挂于舞台一侧的大柱上,有人提只活公鸡当众掷于钉板上,鸡在钉板上扑腾挣扎,鲜血涌流,表示板上的钉尖极其锋利。接着,扮马义的演员上场,为主伸冤,要以滚钉板表示忠心。马...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二簧等剧种有此身段。表现有武艺的人物得胜后,磨拳擦掌、洋洋得意的激动心情,多用在下场时。滚片马不仅可以表现人物心情,还可以使舞台气氛热烈火爆。《马武打店》中冯彦用此身段。动作要领为:在[擂锤]锣鼓中,从台右前方向下场口急进三步,再退后划开“平势”,[倒脱靴]锣鼓中再进两步,双手向怀内两搳,踢左腿,扎弓箭步,右手握拳,左手打右肘和拳。接着打右外侧脚(要打得声音...
秦腔丑角身段技巧。其动作要领是:演员利用额部肌肉的活动技巧,使头上的发辫等,上下闪动。此技为秦腔名丑汤涤俗的专长。他演《紫霞宫》中的丫环和《白先生看病》中的白先生,在惊怕时都用此技;演《柜中缘》中的淘气时,还能活动额部,使毡帽闪动,更绝纱的是演《三知己》中的丑官见到史可法,吓得额部肌肉跳动,使纱帽也跟着闪动。继承此技的,现在只有蓝田剧团丑角演员王务民(易俗社十三期学生)。另外,名丑阎振俗将发辫织在...
秦腔、汉调二簧等剧种的小生、花旦表演特技。秦腔《杀狗劝妻》一剧有此特技。曹庄得知焦氏对母不孝,愤然坐于台中椅上,焦氏欲掩饰自己所为,亦将椅子紧贴曹庄坐下,边唱边讨好曹庄。曹厌烦欲避,又不便明显表露,故而轻抬屁股,用脚尖勾椅腿移开。焦氏也如法紧贴不舍,二人坐着唱做,在观众不知不觉中,他们一同连椅子移到了台角。其勾法是一只脚用力蹬地,使屁股轻抬离椅,胳膊夹提椅背,一只脚尖在下边勾住椅腿移动,整个移动过...
《翎子功》(秦腔)(图)     翎子功  秦腔  耍翎子       2009/7/31
秦腔叫“耍翎子”。在传统戏曲里,生、旦、净、末、丑诸行当都有插翎子的角色。一些能征善战的武将、番将、山寨大王、绿林好汉及神话剧中的武神、仙等,常佩戴的各式头盔(“紫金冠”、“独独冠”、“大额子”、“驸马套”等)上配有翎子,演员藉以更好地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常见的形式有:望月、抢月、托月、拨云、望云、二龙戏珠、二龙绕海、摆翎、甩翎、竖翎、旋翎、扫脸等。耍翎子的技巧有:晃、抖、弹、掏、衔。
《抡纸带》(秦腔)     抡纸带  秦腔  武旦特技       2009/7/31
秦腔中武旦特技。纸带是用约五公分宽,三米长的纸条制成。先将纸带粘在约三十公分长的细竹棍一端,其余缠在棍上。表演时,表演者手执棍把一端,在面前转动,使纸带呈圆圈状,逐渐绽开。然后以大圈花子平面转动,接着挽左、右花子,单腿跪地、双腿跪地抡。抡时慢慢背腰仰躺,抡“8”字花子,再顺地面平抡如盘状,随着表演者的身体来回转动,使纸带从身下而过,最后起身。有的演员还要用纸带扫灯花,难度较大。
《眉功》(秦腔)     眉功  秦腔  立眉  皱眉  动眉       2009/7/31
陕西地方戏中表现丑角人物内心活动时用此身段。有“立眉”、“皱眉”和“动眉”三种:立眉:通过两眼角、太阳穴和前额的皮肉活动,将两眉竖成倒八字形。秦腔名丑汤涤俗在《算卦骗人》一剧中,算卦时即用此眉功。皱眉:通过上述部位的皮肉活动,使眉头紧缩成一疙瘩状。汤涤俗在《白先生看病》一剧中,听说要考自己,即用皱眉表示发愁。动眉:通过上述各部位的皮肉活动,使双眉上下跳跃,有慢跳和快跳。一般为双眉同上同下。秦腔名丑...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二簧等剧种普遍使用的一种表演身段。“磨锤子”原是锣鼓经名,后来便把在此锣鼓经配合下的表演身段,也叫做“磨锤子”,主要用来表现剧中人物气愤、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陕西各剧种的传统戏里,经常可以看到此身段。其动作要领为:上前一步推须或翻水袖、搌泪、扎坐马势,右脚跟抬起,双手划掌于胸前,膀自然伸直,立眉、瞪眼、吹须,手、头、腿颤动后退。根据剧情和人物个性的不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