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先秦哲学 >>>
搜索结果: 286-300 共查到先秦哲学相关记录1307条 . 查询时间(1.489 秒)
子夏易学考论(四)      易学考  子夏       2008/6/5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漏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
子夏易学考论(二)     易学考  子夏       2008/6/5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漏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
子夏易学考论(三)     易学考  子夏       2008/6/5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漏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
据史籍记载,孔子弟子卜子夏学《易》传《易》,并有易学著作《子夏易传》。由于《子夏易传》早佚,以及其他原因,后世很多学者怀疑子夏传《易》之事。文献告诉我们,子夏学《易》传《易》应为事实。而《子夏易传》的一些佚文和其他有关文献,说明子夏易学主要承绪孔子,兼容《易》之“古义”和“新义”的特点。特别令我们注意的是,子夏研习并传授《归藏》,这透漏了一个重大信息:在儒家易学的传承中,可能存在同时传授《周易》和...
第十九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传统文化促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于二○○八年五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于安阳市中原宾馆隆重举行。本届大会得到了河南省和安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河南省旅游局和安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由安阳市旅游局与安阳周易研究会承办,由传统文化促科技创新国际联合会联办,由安阳贞元集团提供资助,由世界周易协会、美国国际易经学会、澳州中国周易研究会、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研究院、马来西...
孔子思想在吐蕃     孔子思想  吐蕃       2008/5/6
孔子是我国也是古代东方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亦即儒家思想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传播到古代中央王朝的周邻政权以及国外,对一些地方和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仅就孔子思想对吐蕃的传播和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伟大的教育家     教育家  孔子       2008/1/22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大学     大学  典籍  孔子       2008/1/2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
从商朝到周朝是一次社会大变革,它使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都有飞跃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的学术思想,百家争鸣,为后来两千年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商朝到周朝,显示了在思想、文化方面一个跳跃式发展,其基本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归藏》与《周易》的比较进行一些探讨,提出:从《归藏》到《周易》的基本认识的变化是导致春秋、战国的学术繁荣和秦以后的基本大一统局...
与友人论学书          2008/1/20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性命之理,着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已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呜呼!圣人之以为学者,...
孔子的终极关怀     孔子       2008/1/19
孔子的终极关怀 我国伟大的哲学著作《庄子》和《列子》二书中都记载了下面这样了则故事。中国式的“终极关怀”,比起“与主同行”、“永升净土”这类西方和印度式的“雄心勃勃”的终极关怀来,在超脱、圆融与透彻方面自然更进一步。 ——川流 孔子在卫国的路上, 看到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在田里捡拾稻穗, 一面工作一面唱着歌。 ...
清代的史学大师章学诚(1738-1801)曾说过:「史之大原, 本乎《春秋》, 《春秋》之义昭乎笔削…. 」。《春秋》一书是中国史学的起源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且是孔子唯一所写的经典,两千年来不少学者对此书有相当多的研究; 而《左传》是否是对《春秋》经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说法, 或谓其为解经之书, 也有是说乃《左氏春秋》, 遭后人加入解经之内容, 晋朝的杜预对于《左传》的批注是历史上最著名也最权威的注,...
户川芳郎先生和生成论研究          2008/1/18
研究和讨论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生成”(天地人是如何生成的等)问题的看法,从思想的角度去研究所谓的“生成论”(不同于西方思想中的“创世论”“创造论”)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领域里,却很少有人在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 如果我们翻开冯友兰在1934年完成的《中国哲学史》时就会看到,冯友兰曾在研究西汉黄老系统的著作《淮南鸿烈》的章节中,提及了“宇宙论”的...
2005年11月5-6日,虞万里研究员赴北京清华大学参加“首届中国经学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合办,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澳门及大陆各大学、研究机构、出版社共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代表们提交的论文涉及《易》、《书》、《诗》、《三礼》、《三传》以及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等专题,共计八十馀篇。虞万里研究员提交的论文为《三礼郑注“字之误”类徵...
《列子》     列子       2008/1/17
列子      参校杨伯骏《列子集释》,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 版,校于1997年8月      天瑞第一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