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铭刻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铭刻学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2.466 秒)
本书是对甘肃陇东地区蒲河流域最新发掘出土田园子石窟和调查新发现的薛李石窟、柳州城石窟及申家山石窟等几处石窟寺遗存的考古报告。
目前,尚未有基于源、形、义相统一,系统研究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的论著,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薄弱环节,从而拓展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研究范围和内容,爲构建汉语同源典故词语系统服务。
随着汉代纪年铭漆器出土数量的不断增加,铭文也相应地增加了。但是,由于发现汉代纪年铭漆器的地点和整理铭文的研究者是分散的,特别是发表者以及发表的时间、文献、语种不尽相同,仅常用的语种就涉及中文、日文、英文、德文、俄文、蒙古文等,因此也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交流的难度。
信仰萨满教的北方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来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原始信仰,还把自己周边生活中的许多动物、植物当作神灵来崇拜,并把这些神灵艺术地绘刻在树皮上、木板上,应用于神器、生活器皿、生活器具上。
“西周金文词义组合类聚研究”是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简称器铭)中词义组合关系所呈现的聚合关系及其特点、类别等进行的考察与研究。本书通过周遍考察、研究西周器铭词义组合类聚现象,来探究其词义关系的系统性问题,亦即将考察、研究器铭词义组合类聚作为探究词义系统性的一种方法和基本操作平台,描写和分析器铭中词义出现、使用和词义的组合分布等情况,将词汇语义的宏观整体层面与微观精奥层面连接起来,力求精审辨析词义(义位...
本书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的佛教遗址,时任领队的多米尼克·法切那等学者据此编纂了一部对大量石刻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的术语汇编。其中包括雕工工具、建筑、装饰纹样、人像神像、动物纹、植物纹、兵器、乐器、礼器、日常用具、家具、交通工具等十二部分内容。本书旨在为国内犍陀罗考古与艺术的研究...
从河北、山东、江苏、河南等省发现发掘的黄肠石题凑墓葬的考察可知,并不是所有的黄肠石都刻有题铭,而刻铭黄肠石的数量因墓而异,有多有少,所占比例大小不等。据估算,定州北庄子汉墓黄肠石约有4000 余方,其中,刻铭黄肠石1000 余方,约占黄肠石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黄肠石题铭是表现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典范,是墓葬修筑管理机构对制石工匠及其产品质量和数量检查验收的凭证,籍此“以考其诚,以察其信”,“功有...
本辑选编海内外学者讲稿共八篇。演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足石刻造像艺术、其他地区的佛教艺术与考古、汉代石刻艺术等,所涉及领域涵盖了艺术、考古、宗教、历史等诸多方面,内容侧重学术前沿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议题。
“四川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项目是在四川省文物局的领导下,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省艺术研究院联合开展,拟利用三年时间,对四川省内约5万处的野外石刻文字和馆藏石刻文字进行全面调查与整理。本报告是“四川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项目出版的第一本考古调查报告,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与广元市文物局、苍溪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撰写。
“靖虏将军之印”考       靖虏将军之印       2008/11/28
1963年10月15日,浙江省长兴县县城北门外潭家桥农民欧阳德家修筑泥墙,在屋前场地取土,发现一颗南明永历三年“靖虏将军之印”,出土时离地表仅半公尺。此印系铜质,正方形,边长10.8、厚1.6米厘,兽钮高6.2厘米,重1025克。钮兽为麒麟,麒麟仰坐,头微仰;咀微张露齿,双目前视,炯炯有神,神态庄严威武;
《古突厥碑铭研究》简介          2007/12/17
前言  本书所研究的五种碑铭,乃是后突厥汗国时期(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上半叶)诸领袖的墓志铭,亦即纪功碑。由于这些碑铭涉及到古代突厥人的历史、文化等问题,所以本书称之为“古突厥碑铭”。五块古突厥碑均设立在蒙古高原上,其中的两块(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发现于1889年,翁金碑发现于1891年,暾欲谷碑发现于1897年,阙利啜碑则发现于1912年。 五块碑铭使用的文字全都相...
眉县4000余字青铜铭文说了些什么          2007/12/13
今年1月19日,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27件青铜器震撼了学术界。这27件青铜器大多铸造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时代,件件有铭文,共计4000余字,列数了西周13位周王中除最后一个王——周幽王外的12位王的名号和一些重要史实。 通过释读其中部分器物的铭文,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主要记载的是一个“单”氏家族的历史,铜器的所有者是一个叫“逨”的人,他和他的祖辈都是西周王朝的重臣。   在这些...
后突厥与突骑施交战地点考          2007/12/13
约一百年前在蒙古高原上相继发现的古突厥文碑铭(其中有一小部分用汉文鎸写)“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和“暾欲谷碑”等三块大碑和其它几块较小的墓碑,记载了有关后突厥汗国(7世纪80年代至8世纪上半叶)若干领袖的显赫武功,内容涉及到后突厥汗国的历史、军事、外交、文化、地理和民族构成等各个方面。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些碑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仍旧未取得一致意见。例如,对于后突厥与...
2001年冬,由作者承担的《所藏周氏旧拓目录》汇编、整理工作结束。此次整理,完成了编目和初步注释,初步建立起按时代排序的拓片目录、卡片系统,撰写条目近2000条(不计副本),共计12万字。在已完成的目录汇编中,有近90%的条目,都附上了有关石刻的前人著录和部分考证。现将有关情况简介于此。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人创造了高度的古代文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们发明的象形文字、以及闪烁着文明之光的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雕刻艺术是联系这些文明载体的纽带。该文拟分析金字塔、木乃伊和神庙雕刻的主要特征及其艺术思想,以期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