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历史学”相关记录17607条 . 查询时间(0.338 秒)
历史性是法律的基本品性,也是人性的基本方面。法学历史主义是关于法律的历史性的理论叙事,要求以历史认识和历史方法省视法律,在时间之维中探索法律的精神成长过程,包括它的道德成长,进而揭示法律的历史理性。从而,其本身即为一种历史理性,关于历史存在的当下省思和有关法律未来的文化观察,对于人世善好的一种积极期待。经此努力,法学历史主义期期于营造一种基于深切历史感的华夏邦国政治,为奠立于现代中国文明的法制体系...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成果简报(总第35期)。
“文化形态学说”是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文化史研究方法,其视角重在文明比较和文明兴衰。该学说在民国时期传入中国,即引起学界回响,影响及于当时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冯天瑜扬起新时期文化史研究的风帆,他借鉴了文化形态学说,在研究中展现出宽广的国际视野,长于利用文明比较法,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发展脉络。冯天瑜在文化史研究中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历史循环论和权力意志论,坚持唯物史观和历史进化论,着...

《大清一统志》(嘉庆朝本),560卷,清潘锡恩等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内府进呈抄本。版框22.5cm×14.5cm。半页10行,行19字,朱格双栏,白口,单鱼尾。545册80函。
嘉庆朝本《大清一统志》是清朝第三次修订本。由于卷帙浩繁,嘉庆一朝未能完成。宣宗旻宁即位后,命国史馆总裁穆彰阿继续主持该书的纂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成书,叙事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止,故又称为《...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清官修对外关系档案史料汇编,80卷,清文庆等奉敕编纂,咸丰六年(1856年)内府朱格抄本,半页10行,行25字。板框24.9cm×16.3cm。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书前有文庆等10人编竣奏表、凡例及目录。全书共80册,分装16函,每函外裹黄缎夹袱,再以锦带、牙别捆缚。
古环境重建与生业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于2023年5月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建设,基地主任为王芬教授,副主任为陈雪香教授、赵永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