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美术理论”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4.14 秒)
郎绍君:五四运动与美术革命(图)
五四运动 美术革命 中国绘画 文革
2022/5/9
1927年,刚辞掉国立北京艺专校长的林风眠在《告全国艺术界书》中说:在“五四”运动中,“虽有蔡孓民先生郑重告诫‘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术’,但这项曾在西洋文化史上占得了不得地位的艺术,到底被‘五四’运动忘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真的“忘掉”了美术吗?当然没有。不仅没忘记,而且还提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不妨检索一下“五四”时期的重要美术事件:1917年8月,《新青年》杂志发表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
论“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
重视专业美术教育 轻视普通美术教育 职业心理
2013/4/10
由于各种原因,在当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一些美术教师还存在“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这种职业心理会导致师范美术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偏离,并将这种职业心理嫁接给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影响基础美术教育目标的实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重视普通美术教育,兼顾专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才是符合现今师范美术教育需要的职业心理。
用美术语言进行美术教育
美术语言 美术教育 雅典学院
2013/4/10
一提到语言,人们通常会把它局限于以象形文字或字母文字为特征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忽视了除此以外丰富多样的其他语言,比如数学语言、科学语言、电脑语言、手语、哑语等等,它们表达的内容和效果与文字语言有共同性,但却是不能等同的,它们的表达内容和效果有许多是普通的文字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如此丰富多样的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断精细了人类的感知、深化了人类的思维、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提升了人类的文明层次。在丰富多样的...
浅析中国传统符号与现代设计元素的融合
中国传统符号 现代设计元素 理性原则
2013/4/10
现代设计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各国发展的道路与特征均有不同。德国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好的造型”。因此,理性原则、人体工程原则、功能原则是设计天经地义的宗旨,不能因为商业主义的压力而放弃。这些因素造成德国设计的坚实面貌: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的特征;与之恰恰相反,美国设计的幽默感与随意性形成了这个自由国度的标识。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对中国油画发展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油画 油画本土化
2013/4/10
从刚刚落幕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上,我得到了这样一个印象,即尽管还不能与西方几百年前的写实作品相比,但我国油画家的写实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由此使人产生了一个焦虑,如果画得与照片一样,那么油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油画布上的彩色喷绘已经流行的情况下,一些油画形式(比如写实手法)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确实令人生疑。现在的全国油画展就如一个照片临摹展,艺术的学术价值荡然无存。上个世纪中叶,西方人就声...
浅析简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形象与造型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 原始绘画 审美观念 文化特质
2013/4/10
形象与造型,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人们习惯用“造型”表示无生命物体的形象,而“形象”多注重指人物精神内涵层面。广义上讲,无论是人还是物在绘画中均可视为一种“形象”.也可称为“造型”。中国传统绘画基于文化基础和使用工具等因素,其形象与造型具有独特性。
静物画的实验性传统及其中国反应
中国反应 实验性传统 静物画
2010/4/22
本文的出发点是基于对用油画这一西方媒介再现或表现静物的一个历史回顾。如果我们重读一遍20世纪伟大的人文学者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在他初版于l950年、之后又有16次修订的名著《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Art)里对从17世纪的伦勃朗到20世纪莫兰迪其间300年静物画历史的描述,【1】以及我们注意一下背负着这个传统的中国画家,十数年来又是如何孤独地执着...
庞薰栗与“决澜社“现代美术运动
美术 决澜社 庞薰栗
2010/4/22
本文研究了庞薰栗参与“决澜社”现代美术运动的早期美术活动,通过决澜社的艺术活动.庞薰栗展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艺术才能,同时.也在组织决澜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对中国的社会现实及艺术状况逐步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庞薰栗由一个纯粹沉醉于形与色的艺术理想的青年,开始意识到艺术与人生、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艺术只有在真正走向生活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同时分析了决澜社与国现代美术运动的...
一种绝对的写实意味着对自然的逼真模仿,早在柏拉图就对模仿与仿真进行了区别。自然是理念的显现,真正的模仿不是徒有自然的外表,而是追寻显现于自然的理念。仿真是对自然表面的复制,而且还是复制的复制。这种区别犹如艺术与工匠的区别。在历史上,仿真一直不进入艺术的视野,然而在今天,伴随着“真实”可靠性的动摇,伴随着视觉新科技的大量介入,越来越多的仿真形象融入日常生活,相伴而来的仿真的变形最终被认定为“艺术”。...
那个时代也是图像匮乏的时代,绘画成为宣传的有效手段,如同八亿人民都去看几个样板戏,不是因为样板戏有多么好看,而是因为没有别的可看。明明知道绘画在虚构现实,但我们仍然把它奉为名画,因为我们看重的是审美(技巧),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图像中的真实。文革之后,伤痕美术和乡土现实主义兴起,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艺术的真实,那种用华丽的技巧包装的虚构很快被人遗忘。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图像时代的来临,机器复制的图...
在眼下大量存在的所谓国际化了的当代作品中,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上、下文”的联系,甚至已辨别不出这些都是哪一个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一现象,在第七届上海国际双年展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中的不少作品,就像是玩具或是在玩游戏(当然不是说玩具、玩游戏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不少的玩法都是人家早已玩过的。难道当今的是艺术真的成了“娱乐至死”时代的替代品?!对此,我始终存有疑问。正是这种大范围且长期的,甚至可能愈演愈...
吕澎关于“改造历史”之种种的答疑
吕澎 改造历史
2010/3/29
展览选择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艺术家,虽然有些艺术家今天已经不活跃了,或者从今天来说,这些艺术家变得不重要了,但他们在80、90年代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能让观众看到。所以这部分艺术家也受邀来参加。 主题展“改造历史”主要针对2000年以来最重要的艺术家,或相对来说值得研究的那些艺术家,这里面老中青都有,这十年的主题是本次展览的主体。我们还会邀请二十位比较活跃的年轻批评家,每个人推荐十个人,我和朱朱也推荐...
艺术语言的建设不可忽视
收租院 艺术史 艺术语言
2010/3/29
“艺术史”是个很大的概念,很难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楚。提到“艺术史”,我们最熟知的应该是一些这方面的教材。教材也有优劣之分。现在西方大学中有这样一本艺术史教材。这本艺术史的出版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我想通过这样一本艺术史教材来谈艺术史的问题。作为教科书,这本教材一直在修订,每次修订都会把之后出现的艺术发展的内容加进去。这里面也有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容。从教材中选择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本文是对拙著《新中国美术史》一书的反思,主要讨论当代美术史书写中的价值问题。本文认为这一问题至少有三个方面是极 其关键的:一是美术史家应书写谁的价值?二是在美术史的书写 中,价值中立是否是可能的?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它又是如何 可能的?三是美术史家作为美术史书写的主体,他的态度和方法 与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应是一种什么关系?本文从价值中立是书写 可信的美术史所需要的立场出发,认为应以参与美术史的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