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毒理学”相关记录63条 . 查询时间(4.44 秒)
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环境健康与公共卫生研究团队主持国家973、863、国际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长期致力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和机制研究,利用环境毒理学研究和大型出生队列研究,揭示了环境污染对孕妇和儿童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孕期暴露参考剂量双酚A能通过调节关键基因(Gck)基因的甲基化而增加机体成年后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生命...
新型策划药甲卡西酮的法医毒理学研究现状
法医毒理学 甲卡西酮 策划药 综述
2019/4/25
卡西酮类新型策划药甲卡西酮与苯丙胺类药物结构相似,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近年来被大肆滥用,致残、致死案例在国内外均有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甲卡西酮中毒症状主要为心动加速、高温、焦虑、抑郁等,国内外对其毒性机制的法医学研究甚少。本文就其毒理作用、中毒症状、中毒及成瘾机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相关法医学鉴定提供借鉴。
本研究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73户家庭和6间办公室采集室内灰尘样品,用ICP-OES 测定灰尘中常量元素Ca、Fe和重金属元素Cd、Cr、Cu、Ni、Pb和Zn含量,探究室内灰尘重金属水平及影响因素,并综合室内和室外灰尘暴露量,评估儿童所受灰尘重金属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1家庭室内灰尘中Ca、Fe的平均含量(g·kg-1)为107、31.9;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含量(mg·k...
全氟辛酸(PFOA)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高度的生物毒性及生物蓄积性,然而PFOA对环境微生物的毒性影响仍有待深入开展.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了酵母菌在不同浓度PFOA胁迫下细胞膜通透性、ROS、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并且测定了MDA含量和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变化.结果显示PFOA可使PI染色细胞比例增高,酿酒酵母细胞膜通透性增大、ROS和MDA含量升高、线...
铜、锌对小麦的联合毒性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铜 锌 联合毒性 生物配体模型
2016/4/15
利用溶液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Ca浓度和Cu/Zn配比下,Cu、Zn对小麦的联合毒性;基于毒性单位模型(TU)和生物配体模型(BLM),建立了Cu-Zn对小麦的联合毒性预测模型TUfmix-BLM.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a浓度增加,单一Cu和Zn的毒性均明显减弱.不同Ca浓度、不同Cu/Zn浓度配比下(1:50、1:200、1:800),Cu-Zn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加和作用.基于Cu、Zn单一毒性的B...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磷酸化修饰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环境毒理学
2016/2/24
磷酸化修饰是蛋白质最主要的翻译后修饰形式之一,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从整体上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磷酸化修饰的状态及其变化,为探讨药物刺激和环境应激下生物体受损的生物学过程提供新的视角.针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首先,从磷酸化肽富集、磷酸化蛋白的鉴定和磷酸化位点的预测、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3个方面对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分析策略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按...
无机氮和有机氮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影响的比较
氯化铵 丙氨酸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2015/3/9
以氯化铵和丙氨酸作为氮源,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细胞生物量、胞内藻毒素含量、基质利用率等变化情况探究并比较两种含氮化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低浓度(<10 mg·L-1)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而高浓度(>20 mg·L-1)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丙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最适生长浓度为20 mg·L-1.铵态氮对藻毒素产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丙氨酸则较大的促进了微囊藻...
建立了兽药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暴露浓度预测方法,选择我国养殖业常用的3种典型兽药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DM)、土霉素(OTC)和恩诺沙星(ENF),对其环境暴露评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粪便中SDM的土壤预测暴露水平(PEC)为53.07~735.07 mg•kg-1,OTC的PEC为13.30~160.51 mg•kg-1,ENF的PEC为1.60~40.35 mg̶...
研究了毒死蜱和硫丹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毒性作用。根据预试验确定2种杀虫剂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试验浓度,测定沼虾24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ρ(LC50)值范围内设定6个浓度梯度,对日本沼虾进行24 h胁迫试验以测定耗氧量和排氨量。毒死蜱和硫丹对日本沼虾的24和48 h ρ(LC50)分别为5.03、2.01 和8.47、4.02 μ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