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库 >>> 抗战特色库 >>> 政治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政治相关记录2920条 . 查询时间(4.963 秒)
这是一份1936年12月13日的美国《纽约时报》,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蒋介石将军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扣留了来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囚禁了从南京来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奔赴抗日前方。值此危难之时,河南省53个县建立了青年救亡团体,形成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为使全省抗日救亡团体加强联系形成合力,河南省青年救亡协会(以下简称省青救会)在舞阳县应运而生。一个全省性救亡抗日组织,为何会选择在“名不见经传”舞阳小县成立?其承担着什么重要作用?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近日,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来...
中国被称为“凤城”的地方有很多,素有“秦陇锁钥”的甘肃省会宁县,犹如凤凰展翅装嵌在西北腹地,自古以来都是军事重镇。长征路上,这里是红军北上抗日和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必经之地,对红军占领枢纽地位并掌握战略主动权意义重大。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作为国共合作后在湖南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公开机关,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推动全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使湖南形成了国共两党以及各阶层同仇敌忾、团结合作、奋勇抗日的局面。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波澜壮阔,党中央在瓦窑堡的七个月零十四天催人奋进。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7日,中共中央移驻安定县瓦窑堡,这里自此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瓦窑堡,即今延安市子长市市府所在地,历史上是一个商业和军事重镇,曾隶属安定县。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安定县改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2019年撤县设县级市。
1938年冬,绥蒙工委和伊盟工委派郝文卿到准格尔旗头道柳一带了解情况,做建党和建立据点的准备工作。绥蒙工委、伊盟工委为什么要把准格尔旗选择为重要的交通据点呢?当时绥、包、萨、托等地相继沦陷,日寇和在百灵庙的蒙奸德王对沦陷区进行严密地控制,恶势力一时占了上风,坚持抗日的革命力量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在伊克昭盟,副盟长阿拉坦敖其尔公开投日,将伪公署设在包头。紧邻包头的达拉特旗保安司令森盖林沁更为日寇拼...
张化民,河北省临城县北高村人,农民家庭出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的委派,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化民先后担任临城县抗日武装委员会主任、太行一分区敌工站站长,从事对敌政治宣传、策反及情报搜集和分析等工作。他经常深入敌伪统治区,打入伪军、伪组织内部,建立秘密关系,并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开展卓有成效的对敌宣传教育工作,争取了相当数量的伪军及伪组织...
萧华将军的红色家风     萧华  将军  红色家风       2021/3/15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了爱党爱国、忠于人民、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不忘对子女谆谆教导,或口传,或立规矩,家风家教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成为良好家风的光辉榜样。开国上将萧华的红色家风,就是其中的典范,他所倡导并传承的红色家风彰显了新时代的光芒。
刘国鋕,1921年农历二月二十九出生在四川省泸县一个名门望族,其父刘笃初曾担任四川省泸州济和发电厂董事长。刘国鋕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中落。他亲身体验到封建地主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剥削,世间贫富悬殊的不公,从而产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劳苦大众的同情。1936年,刘国鋕考入成都建国中学,当地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他的爱国热情。在校期间,他阅读了云南人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以及《思想方法论》等大量启...
“忘记抗战英烈是历史的遗憾。只要我还有能力、精力,就一定要在寻找英雄的道路上走下去!”出生在太行山腹地,姚永田打小就是听着老人们讲发生在家乡的抗战故事长大的。保卫国家、热爱祖国是烙在他心中最鲜明的印记,也是他日后从事挖掘、整理抗战史实的精神动力。
骊山北麓,华清池畔,五间厅墙体上的弹孔清晰可见。兵谏亭侧,游人如织。西安临潼华清宫,在《12·12》西安事变实景演出中,交错的光影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兵谏亭、新城黄楼、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高桂滋公馆等西安事变旧址分布于西安市区不同的角落。如今,再一次走近、聆听,穿越时空的隧道,历史的回响仍不绝于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新起点。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民族大义,自觉肩负历史重任,大力倡导并积极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百年来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形成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的新局面,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社下山西麓,一座飞檐翘角、白墙青瓦的古建筑坐东朝西、庄重古朴。参天古木掩映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格外耀眼。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古田会议旧址。90多年前,这里燃起一簇驱逐暗夜的篝火,照亮了一支军队扭转命运的拐点。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调整战略,确立了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重大决策,晋东南地区成为部署这一决策的关键区域之一,毛泽东两次致电朱德、彭德怀,指导晋东南抗战战略布局。这两次电文中都提到陵川,党中央及毛泽东的两次指示成为晋东南地区、陵川县委开展敌后抗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1945年初,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根据中共中央“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战略方针,对敌人展开猛烈的春、夏季攻势作战。在取得东平战役、安阳战役的胜利后,7月下旬,冀鲁豫军区又集中一、七、八分区主力,九分区炮兵连及骑兵团,军区特务团及四分区一部分武装发起阳谷战役。阳谷县城是敌楔入冀鲁豫中心区的坚固据点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侦察,阳谷县城高三丈,外有两道外壕、一道鹿砦;城墙上设有三层火力;此外,守敌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