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增殖学 >>>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知识库 水产增殖学相关记录376条 . 查询时间(0.39 秒)
中国林蛙又名哈什蚂,全身为宝,不仅蛙肉为美味佳肴,而且雌蛙输卵管又称为哈蟆油(林蛙油),是名贵的中药材。其具有健脾胃、补肾益精、润肺养阴之功效。气虚体弱、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低下者服用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老年人延缓衰老、妇女产后恢复、美容和促进儿童智力及生长发育具有特殊的药用和保健功效。该技术是将诱导剂添加到蝌蚪饲料中,制成雌性诱导饵料。对不同日龄的蝌蚪定时、定量投喂,以诱导性腺分化,控制其性别形成...
中国林蛙繁育种质资源选择     林蛙  种质资源  选择       2008/8/25
 该项目通过对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三个不同地区中国林蛙繁育种质资源选择的一系列研究,首次确定出东北地区中国林蛙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范围、种群栖息面积,查清了种群现有数量以及栖息地状况;提出了中国林蛙年龄鉴定的方法--股骨和第三趾骨的年轮鉴定法;从中国林蛙繁殖度、生长率、产油量等方面,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3个不同主要林蛙产地繁育性状和生产性能;全面系统地测定并分析了中国林蛙油的主要...
本研究成果通过控制中国林蛙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相关因素,探索出人工控制中国林蛙性别,提高雌性比例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探讨了林蛙反季节催产、人工性别诱变和林蛙性别分子鉴定的方法,为中国林蛙快速培育及高产种群选育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中华绒蟹人工育苗     人工育苗  中华绒蟹  河蟹       2008/8/25
拟征租地400亩,其中:河蟹人工室外育苗基地100亩,幼蟹培育基地300亩,年产蟹苗500公斤,幼蟹640万只,初步缓和国内养殖业对种苗的需求。
该项目属水产学科水产动植物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进行濒危海洋药用经济动物中国鲎的人工授精育苗研究, 以便于大规模人工育苗后进行天然海区人工放流,补充中国鲎自然资源,使中国鲎不至于灭绝,能长期为中国及湛江市的经济服务。1、主要内容"中国鲎人工授精育苗研究"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鲎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包括: ①中国鲎生殖腺及精、卵发生的研究②中国鲎授精条件的研究...
该研究根据胭脂鱼在大江河、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其自身的生理特点,运用生理生态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亲鱼,并选择适当的催产药物并掌握其剂量和效应时,取得了胭脂鱼人工繁殖试验的成功。
该项目采用生态工程技术,提出了独特的新型、高效、配套养殖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甲鱼的应激反应,大幅度地提高了养殖密度:稚鳖约60只/米^2,幼鳖约30只/米^2,成鳖约10只/米^2,亲鳖约4只/米^2,再加上饲料的改进,提高甲鱼养殖的各项 生产指标,降低了发病率,全程生长期成活率达90%以上。亩年产量达4347公斤,养殖密度和产量均达到目前国内外水平的3-4倍,中华鳖全程生长期缩短到8个月。卵孵化室...
该项目对中华鳖高密度工厂化繁养生产技术进行完善创新,形成了从良种选择、苗种繁育、养成到防病等系统技术标准,并在北方数省推广,为中华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根据中华鳖的蛋白营养需要特点,研制开发的低蛋白高效优质的中华鳖饲料,为水产饲料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该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达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采用生态调控与药物催产互补,实现亲鱼同步产卵,并通过多种人工繁殖的方式方法,大幅度的提高苗种繁殖产量,使其人工繁殖产卵率达到95%;平均每组亲本(雌体2kg左右)产苗1.7万尾,通过采用合理的催产药物配伍和精子保存液与稀释液的配制与使用,使中华倒剌鲃人工繁殖的平均受精率达到95%,鱼苗孵化率保持在90%;结合营养学和饲料研制,采用活饵料开口,掌握适时食性转化期,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培育的等方式...
该项目从研究赤眼鳟繁殖生物学及鱼种生态学入手,研制出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的有效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填补了国内赤眼鳟生物学理论方面的空白。野生赤眼鳟驯养后在网箱培育,性腺能发育成熟,为敞水性鱼类在网箱培育达到性成熟的首例。催产用的亲鱼是从鱼种阶段开始,一直饲养到发育成熟,掌握了全人工繁殖技术,完全可以按社会需求大规模生产苗种。创造铺地网诱鱼集中收捕的方法,解决了赤眼鳟鱼种捕捞的困难。
该项目利用控温、控湿、彩色电视生物显微技术,研究了中华鳖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及生态因子对孵化率。孵化周期的影响;通过选择适宜的孵化基质,控制孵化湿度及温度,使孵化率达95%以上,孵化周期由自然条件下的65~70天缩短为37~40天;性别控制技术可定向地获得高比例的雌性鳖或雄性鳖,雌性率达96.3%,雄性率达88.1%,并找出了雌雄率随温度变化的相关方程。该项技术的孵化率比自然孵化率高出40%~60%...
该课题采用深井地热水,使亲鳖产卵提前了3个月,延长产卵期2个月,雌鳖平均只产卵量增加22.8枚;突破无沙孵化新技术,孵化率达95%;在病害防治方面,进行了疾病快速诊断,中草药应用,生态防治,免疫防治,减少了病害发生。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通过创造适宜河蟹螯殖的生态条件,采取调控水温、适宜密度、调节水质,科学配料及投喂,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形成了一条工厂化,集约化高产量的苗种生产选径,培育出的蟹苗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病虫防治等方面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在大水体(500m^3)出苗方面居国内领先。两年推广水体7550m^3,出苗1689.5Kg,创产值743.38万元,获纯利239.31万元。该技术在沿海各河蟹育苗场进行推广,推广应用前景...
把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剥离母体、集中控温孵化,用人工配置海水培育大眼幼体的生产工艺,节约大量饲养抱卵母蟹的饲料、池子、人力、海水、电力等成本;可以在非沿海的内陆、高原等地开展河蟹养殖生产;抱卵母蟹死亡后大量胚胎得到回收利用;大个体抱卵母蟹容易死亡,在其死亡前剥离胚胎,解决了提纯复壮的关键技术;集中离体胚胎控温孵化,人为控制出苗时间,使蟹苗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离体孵化技术为蟹类胚胎时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
该项目针对我国蟹苗早熟、种质与品质下降和病害日益严重的现状,开展了仿生态育苗、种质选育、生态养殖和无公害蟹病防治药物的研究。选择性状优良的长江水系种群为亲本,在池塘或温室中进行仿生态人工育苗,并将培育成的优质“扣蟹”用于成蟹生态养殖,使大规格商品蟹占85%,蟹种疾病防治有效率达到80%以上,蟹种成活率提高5~15%。项目所确立的操作规范对我国河蟹苗种培育、河蟹生态养殖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有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