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水产学 >>> 水产增殖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水产增殖学相关记录376条 . 查询时间(2.536 秒)
该项目成功利用养殖的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通过激素处理亲鱼,成功获得雄性亲鱼,雄化率91%,卵的孵化率80.7%,培育3.7cm的幼鱼19万尾,从仔鱼到幼鱼的存活率7.3%,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大批量培育出青石斑鱼鱼苗。项目的成功对丰富海水养殖品种,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育苗设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该项技术,预计在育苗池1000m^3规模的育苗场,每年将育出...
全雌型杂交鲤       全雌鲤  杂交鲤  池塘养鱼  鱼种杂交  鱼种       2008/12/4
全雌鲤的群体产量比正常雌雄混合群体的产量约高10%以上,由于兴国红鲤为纯系,因此其与散鳞镜鲤的杂交种具有更明显的杂种优势;生产证明,在长江流域的池塘中,全雌鲤鱼苗经5个月饲养,平均体重可达0.65公斤;含肉率高,整个内脏重量不及总体重的10%。主要技术指标:全雌鲤系用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散鳞镜鲤和兴国红鲤作为亲本,散鳞镜鲤经人工雌核发育产生单倍体为XX型,把XX型的雌性鱼用人工方法转化为生理雄性全雌...
全雌牙鲆遗传达育种技术研究     牙鲆  育种       2008/12/4
该项目利用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培育雌核发育牙鲆鱼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与正常牙鲆鱼相比,全雌牙鲆生长速度提高20%,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目前该项研究在前期突破了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已进入中试阶段,并获专利(98110408.8)。该项养殖技术深受养殖单位的青睐,全雌牙鲆养殖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是大型食用鱼类,俗称黑毛鱼尝,肉质鲜美,生长快,一年可长至体长45cm,体重1500g。过去在东海一带较常见,数量极少。日本、韩国均已开展育苗及养殖,韩国作为2004年前重点开发鱼种。该鱼在东海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肉质及群众喜爱程度均超过引进的美国红鱼,是东海区海水网箱及池塘养殖的理想种类,尤其适合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从国外引进日本黄姑鱼的受精卵并获人工育...
该项目在形态学分型基础上,对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了一对一的杂交试验,以雄性率作为判断标准进行亲本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容易掌握,在大量苗种生产中,雄性率可达95%以上,在该项技术工作中最具特色;在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良种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亲鱼选育企业标准。据此选育出性能优良、性状稳定的良种亲本;制定了健康养殖技术规范,推广一系列健康养殖技术,使成品鱼符合...
该课题利用人工进行生殖调控、激素催产、饵料营养强化降低鱼苗白化率达到卵量多受精率高的目的,大西洋牙鲆苗种的供应将为我国南北方养殖业注入勃勃生机。大西洋牙鲆体中部肥厚,即肥满度高,生长速度较快,耐高温能力较褐牙鲆高,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易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适宜工厂,池塘和网箱养殖,是一种优良的海水鱼类养殖新品种。该成果完全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对渔业发展注入生机。该项目的大面积推广必将推...
建鲤新品系     建鲤  新品系       2008/12/3
该项目近几年选育出的建鲤新品系,生长速度较原有建鲤更快,遗传稳定性更高,抗寒抗逆能力更强,综合性状更加优良,更受养殖者和市场的欢迎,适宜开展生态养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鲤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建鲤在我国东部地区已得到普遍推广,今后在东部地区主要是提高优质苗种的覆盖率。
工程鲫、鲤是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新鱼种,与普通鲫、鲤的生长性能相比,具有性腺不发育、抗病力强、耐低氧、耐低温、食性广、易起捕等优点,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工程鲫比普通鲫鱼快3倍,工程鲤比普通鲤鱼快50%以上;而且在商品特点上也有很多优势,出肉率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价格是普通鲫、鲤2倍。经过全国十几个省市中试证明,工程鲫、鲤是稻田养鱼、池塘单混养、水库养鱼和网箱...
该项目采用微量的LRH–A2激素促熟进行双斑东方鲀全人工繁殖,利用低盐度地下水培育双斑东方鲀鱼苗、亲鱼;在虾塘混养双斑东方鲀。项目采用2龄雄性亲鱼和3龄雌性亲鱼进行全人工繁殖,利用低盐度地下水培育鱼苗、亲鱼等研究成果,对于批量生产健康苗种,促进该鱼的规模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虾塘中混养该鱼为对虾营造健康养殖的生态环境,对于控制对虾养殖中难以解决的虾病问题,具有实用意义,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推广前景...
研究引种与人工培育研究,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的研制与应用,精子冷冻保存研究,两种石斑鱼的遗传背景研究,石斑鱼的病害防治研究,在石斑鱼发病季节,调研发病情况、临床症状以及季节消长变化,监测水质状况,采集病鱼,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NNV研究:建立RT-PCR快速检测法,NNV平均阳性率约80%。NNV的DGNNV基因测序结果已提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生物技术信息...
集约化育苗技术     集约化育苗  人工育苗  鱼苗培育       2008/11/26
该成果是在人工控制适当流水的环境条件下,应用丰年虫幼体作为鱼苗开口饲料,放养鲤、鲢鳙仔鱼,密度15万尾,培养8-12天,达到乌仔规格,鱼苗个体可达30克,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为在北方地区,尤其黑龙江地区解决池塘育苗的成活率偏低(30-50%),产量不稳问题,提出了集约化高密度工厂化育苗的技术和模式。生产上推广应用效益明显。
鲫、鲤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     杂交制种  鲫鱼  鲤鱼       2008/11/26
该项技术是将江西九江产彭泽鲫鱼作母本,黑龙江野鲤作父本,通过药物催情后,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通过雌核发育,最后获得杂交鲫F1代,使杂交鲫F1代将母本彭泽鲫体型好、肉质好和黑龙江野鲤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点遗传下来,为池塘渔业开发一个新的杂交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养殖。完成了亲鱼的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和孵化试验的研究,两年共获受精卵71.95万粒,获杂交鲫F1代鱼苗58.8万...
尖吻鲈鱼种的培育     尖吻鲈  培育  鱼种       2008/11/26
该项目从澳大利亚引进尖吻鲈乌子10000尾(平均体长18毫米,体重0.4千克),开展了转食技术、快速生长的最佳水环境要求及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研究。通过饲养表明:体长为30毫米,可投喂冰冻丰年虫;体长为45毫米,以投喂60%的冰冻丰年虫+40%仔鳗饲料为主;当体长至60毫米,可投喂仔鳗饲料。通过对尖吻鲈快速生长最佳水环境的研究表明:水温在22~26℃,尖吻鲈争食行为强烈,摄食量大,...
建鲤F7是中国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采取一系列杂交选育等育种新技术,育成中国养殖鱼类杂交定向选育遗传性状较稳定的优良鲤鱼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鲜美、产量高、易于捕捞、能自繁自育等优点,比一般杂交鲤鱼生长速度快30%。做为福建省首家从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的优良品种建鲤F7代纯种,通过课题组攻关,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养殖、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同时对粘性卵鱼类人工繁殖的收...
建鲤保身选育及推广     建鲤  选育  亲鱼  资源库       2008/11/26
 项目要求三年选育新鱼600-700组,繁殖水花1400-2000万尾,并在省内推广养殖,建立新鱼资源库。经过三年实施,共选育亲鱼1038组,繁殖水花鱼苗3245万尾。试验区213亩,建鲤亩均成鱼和鱼种分别达到942千克和644千克。辐射推广到我省及山西的23个县(区),累计面积5770亩,亩均产鲤鱼742千克,培育夏花天酒地557万尾。三年累计创产值3372.7万元,获效益1010万元,建立了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