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农学总论相关记录11331条 . 查询时间(4.646 秒)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简称植环所)始建于1956年,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高效施肥、耕地质量提升与保育、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等研究工作。拥有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辽宁省水肥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草甸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草甸土氮磷淋溶渗漏池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田间渗漏池、土壤样品长期保存库等创新平台。下设土壤、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职能职责。主要从事农产品营养功能检测与评价、有毒有害物检测与评价、产地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分析。作为第三方公正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范围包括食品、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肥料和农业产地环境等产品及相关参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8年6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旨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年轻高级技术人才,推动农业科研跨越式发展。
“黄土高原关键生态过程联网观测系统”(以下简称“联网观测系统”)是水土保持研究所公共的野外观测平台,在全所科技发展规划框架下,充分运用自动化、信息化、精准化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开展多源、多尺度、多过程的生态观测,通过动态规划、分步建设、规范运行和共享利用,建成覆盖黄土高原并逐步向全国扩展的生态过程观测网络,支撑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技发展。
建于2005年,建筑面积2530m2。由不同规模的人工光照、自然光照、可调光谱、密闭气体及自控玻璃温室组成,主要用于模拟植物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生长的环境条件,支撑了旱地农业、节水农业、植物水分生理生态学和旱地植物生态学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1991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建立,拥有土壤学(国家重点学科)和植物营养学(陕西省重点学科)。1999年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02年获批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1年科技部批准依托该中心组建了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NERCITA),是专门从事农业及农村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中心旨在面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农业智能系统与信息服务、农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物联网与智能控制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数字物流等五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须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硕士)。
在版纳植物园南药园两株高大的盾株木树下,有一种平平无奇、毫不起眼的植物,最近冒出来两三朵黄色小花,肉嘟嘟的嫩叶让人想咬上一口,它就是药食两用植物平卧菊三七。其叶可生吃,也可开水冲泡当茶饮;嫩茎叶营养丰富,可作蔬菜,富含蛋白质、总糖、脂肪、膳食纤维、维C、有机酸、黄酮等多种人体有益成,是中老年人补钙的绿色食品。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 Merr.)为菊科千里光族菊三七属植物,又...
农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首批应用型示范专业和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特殊环境微生物作为我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平台,成立于2002年,是自治区首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研究员12人,博士/在读博士生19人,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2人,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对实验设备更新、配套,以及科研条件建设,已形成了西北地区一流科研平台,先后执行了一批国家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重大科研...
“国家农业乌鲁木齐观测实验站”于2019年7月由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国家农业乌鲁木齐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列入农业基础设施专项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1320万元,建设期限为2020年至2021年,于2021年3月19日获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初设批复,目前已完成39台(套)仪器设备采购、安装和验收,...
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2月建立,隶属于农业环境学科群,面向社会开放,设置开放基金项目。固定人员47人。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兴旺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返乡工作,聚人聚气,实现乡村繁荣与全面振兴。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生产难以实现农民致富,必须探索新的产业形态和增效动能。为此,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城市,希望通过满足高楼林立下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生活与回归自然的需求,培育现代都市农业新型产业形态,探索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