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大气环境学 水体环境学 土壤环境学 区域环境学 环境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环境学相关记录3248条 . 查询时间(3.119 秒)
侵蚀是全球最普遍的土壤退化问题之一,并在极端降水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日趋严峻。据估算,约30%的土壤碳在侵蚀过程中进入水体,其在水环境中的归宿对区域碳核算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土壤碳在水体中的归宿(加速矿化或埋藏保存)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与土壤系统相比,土壤碳进入水动力条件不同的水生环境后矿化速率如何改变?哪些流域的土壤侵蚀后易被埋藏,形成碳汇?哪些易被矿化,促进碳排放?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解决“...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危及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天然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尤其敏感,揭示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及其环境机制是科学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的基础。
过去几十年间,亚洲水塔河源区正经历快速变暖,影响了下游二十多亿人口聚居区的水量和水质。然而,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聚焦水量方面,对水质考虑较少。鉴于亚洲水塔正持续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区域水质对于维持当地和下游地区生计和生态平衡日趋重要。
受地质背景和高风化速率的影响,亚洲水塔南部喜马拉雅地区部分河源区的沉积物和温泉水体中的砷含量极高,对下游地区水质和水环境安全产生威胁。为了更全面了解和评估环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河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和潜在危害,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系统研究了巴基斯坦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不同天然水体中砷的分布特征和主导机制,评估了水体中砷的潜在健康风险。
土壤水分及其冻融变化在控制陆气间水热交换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的寒区。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以及对土壤水分高敏感性等特点,是当前获取区域尺度高分辨率土壤水分及冻融变化产品最重要的手段。如何在区域尺度上对微波散射模型进行有效标定,准确模拟卫星观测的后向散射系数,对于提升基于SAR的土壤水分及冻融变化反演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健康专业现行有效标准: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泥炭地面积约为4亿公顷,是重要的有机碳和氮库,其碳和氮储量分别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总储量的30%和10%。由于泥炭地碳、氮迁移转化过程中引起大量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产生和排放,因而,泥炭地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大气N2O的重要非农业源。但是,目前对泥炭地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N2O排放强度的空间变异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仍不清楚,严重制约了区域或全球尺度泥炭地N2O排放总量的准确...
潜热通量(LHF)交换是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之一。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上层海洋可以通过调节海气湿度差和温度差向大气提供热量,同时,大气可以通过风等引起的LHF来改变上层海洋的热状况。在大气强迫和海洋强迫情况下LHF-SST和LHF-SST变化趋势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海洋强迫的情况下,LHF(正值表示向上)与SS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较暖的海水通过向上的LHF加热低层大气。在大气强迫的情...
2022“云上科普日”科普展览——碳达峰碳中和。
再生水氯消毒面临细菌灭活效率低、消毒副产物易生成等突出问题。申请人前期发现,利用纳米线电穿孔可高效损伤细菌并提升膜通透性,电穿孔与氯组合可促进活性氯跨膜传质,强化灭活再生水中细菌并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但其组合方式以及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同步控制再生水细菌和消毒副产物为目标,掌握纳米线对局部电场的强化特性,研究纳米线强化电场损伤细菌细胞膜、增强膜通透性的机制。研究电穿孔处理对细菌耐氯性的影...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领域: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给水排水;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大气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管理与政策;水质与水生态。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1952年建校之初设立的选矿教研室。现设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业典型污染物资源化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和生活污染物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科研和教育平台。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通过“211...
2022年北半球入夏以来,包括美国、欧洲乃至我国境内,接连出现了罕见热浪。持续高温让很多中国老百姓第一次听说了“热射病”这种严重中暑可致死的疾病。习惯了凉爽夏季的英国民众面对超过40度的破纪录高温措手不及,伦敦多处爆发野火,消防和医疗体系告急。
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一方面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可通过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提高陆地植被系统吸收大气CO2的能力(大气CO2施肥效应),从而对全球变暖产生负反馈作用。由于大气CO2增加与气温升高的高度同步性,目前仍缺乏有效数据支撑研究对植被生长的相对影响及相关机制。另外,自然生态系统普遍缺氮,尤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气CO2浓度持续升高将不断加剧植物生长的氮限制,抑制大气CO2升高的施肥效应...
富营养化和有害藻类水华是全球湖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尽管已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控制湖库富营养化和水华,但许多大型湖库藻类水华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如太湖、巢湖和美国的奥基乔比湖和伊利湖;甚至一些已修复的湖泊重新出现藻类水华。为什么富营养化基本发生在浅水湖泊或湖湾且难于治理?目前国际湖沼学主要是基于深水湖泊的认知,而浅水湖泊湖沼学的发展较之仍然有限。湖泊水深特征作为湖泊重要的基础条件对湖泊流域氮磷负荷(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