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能源地理学 能源计算与测量 储能技术 节能技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能源系统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66-180 共查到知识库 能源科学技术相关记录4921条 . 查询时间(0.567 秒)
为探究褐煤吸附多层水分子的作用机理,运用Gaussian 09软件包建立了褐煤表面分子模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方法,用ORCA程序计算得到9种不同的吸附构型及吸附能,应用波函数分析软件Multiwfn及VMD可视化程序,得到了吸附构型表面静电势分布及RDG等值面图,可视化地展示了弱相互作用的区域及类型,同时运用AIM理论分析电子密度的拓扑结构,分析原子间的成键类型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褐...
汾西炼焦煤中含氧官能团分布特征     炼焦煤    XPS  FTIR       2018/4/23
研究炼焦煤中含氧官能团分布特征是认知煤结构及其反应性的重要途径。以山西汾西矿区炼焦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煤中氧结构和碳结构XPS谱图的拟合分峰和联合解析,表征汾西炼焦煤中含氧官能团的主要类型及含量,利用煤中含氧官能团和羟基基团的FTIR谱图解析,定量分析煤中羟基和醚键的赋存,掌握煤中羟基结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羟基、羧基和羰基是汾西炼焦煤中的主要含氧官能团,羟基基团含量最高,占煤中氧含量的近一半,羧...
为研究不同氧浓度对褐煤低温热解提质产物的影响,在550 ℃温度下,进行了0~16%(每间隔2%)氧浓度下的固定床热解试验。结果表明,氧气的氧化供热作用促进气体和液态产物的生成;当氧浓度达到12%时,液态产物产量达到最大,当氧浓度过高时,液态产物发生二次反应的作用加剧,液态产物产量减小;氧浓度达到10%时,样品开始出现局部燃烧,氧气的消耗加剧,固体产物质量减少最快,气体产物质量增长最快,并且固定碳的...
激光清除空间碎片技术在厘米级空间碎片清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激光烧蚀典型空间碎片材料的冲量耦合特性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532 nm/1 064 nm波长,8 ns/15 ns脉宽的激光烧蚀金属铝靶材,运用扭摆测试系统测量了烧蚀冲量,并分析了不同激光参数对冲量耦合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铝靶冲量耦合系数随着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存在最优冲量耦合系数;激光烧蚀铝靶过程以...
气孔是镀锌钢板焊接的主要缺陷。为深入研究镀锌高强钢板(DP780)的镀锌层在激光焊接过程中气孔产生的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机观察焊接过程中锌蒸汽的逃逸过程和渠道,总结了内部气孔和外部气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气孔形成机理总结了锌蒸汽逃逸的二个通道动态平衡的控制方法。通过对焊接功率和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下的锌蒸汽逃逸过程观察和气孔实际形成率的分析试验,证明控制锌蒸汽二个逃逸通道的动态平衡能降低焊接接头气孔率。...
近年来,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因季节差异造成其消费量峰谷差值日益拉大,不仅使得消费旺季时天然气供气网络负荷过重,而且也会导致消费淡季时储运网络资源的闲置浪费。为了缓解以上矛盾,从整个天然气互联网的角度出发,将天然气能源的气源、运输网络、荷载、存储过程包含在同一个系统中,在宏观层面建立了一个天然气“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模型;进而结合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6 年...
为了确定瓦斯抽采半径和钻孔布置间距,基于上覆岩层压力、地应力、煤层瓦斯压力的分布情况,同时考虑煤体剪胀性对于煤体孔隙率、渗透率动态变化方程的影响,建立了关于钻孔瓦斯抽采的渗流动态流固耦合模型。基于所得渗流流固耦合模型,将其嵌入到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模拟计算,同时利用11528工作面进行的单孔和多孔的瓦斯抽采试验进行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沿直线布置的抽采钻孔的瓦斯压力变化主要...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与推广努力水平相关的市场环境下,研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 租赁企业提供成本分担政策的激励机制.探讨无政府激励政策,考虑政府环保效益的集中决 策,政府提供成本共担政策下的最优车队配置和推广努力水平,并对3 种情形下的最优决策进 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政府激励政策情况下无法实现系统最优,通过引入成本共 担契约,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该契约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系统利益最大化而且可...
由于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难以实现。重新定义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分析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的形成过程,发现只有通过技术缝隙创新、关联技术体制和社会技术环境等体制外部力量与体制内在动态适应能力共同作用,才能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为此需要建立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引导和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破解燃油汽车技术体制锁定。
为了评价计算流体动力学在单流道离心泵性能预测中的精度,以一台比转速为140的单流道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定常及非定常计算方法的性能预测结果,研究了标准k-ε湍流模型(Standard k-ε)、重正化群k-ε湍流模型(Renormalization group k-ε,RNG k-ε),标准 k-ω 湍流模型(Standard k-ω)和SST k-ω湍流模型(Shear...
通过对乡村旅游地碳排放估算体系及方法的构建,估算合肥大圩农业园区的碳排放。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旅行交通能源消耗碳排放、食宿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管理部门能源消耗碳排放为主要碳源。因此,要减少乡村旅游地碳排放,应完善公共交通,鼓励低碳的出行方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焚烧处理碳排放;借力美好乡村建设,优化农家乐能耗结构。
环境工程学是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适应当前环保领域对环保设备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提高环境工程学教学效果,我们从理论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和实验教学体系进行"4+3"的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下煤种对混煤燃尽及NO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掺混燃烧时促进和抑制两种交互作用具有差异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对燃尽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显著,混煤的燃尽降低;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
以胜利褐煤为原料,在80 mm×3 000 mm下行气流床中进行了800 ℃/900 ℃气化实验,研究了炉内气固相流动特点、炉内反应分区、主要反应的动力学,进而建立了气化炉模型。结果发现,气相流动存在射流区、回流区、平流区,其中平流区占95%;实验条件下炉内依次发生热解、燃烧、气化反应;结合实验条件,利用缩合模型推导了H2O-O2协同作用影响下半焦氧化和气化反应的速率方程,发现它们分别受气膜扩散、...
为探讨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煤岩三轴蠕变实验、压汞实验对易自燃原煤样及其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样进行微观氧化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方面,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比原始煤样更容易氧化,特征温度点下各实验煤样的CO产生量-应变曲线与轴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且煤样氧化能力随初始应力大小变化曲线呈“驼峰状”,当初始应力达到15 MPa,煤岩处于塑性变形裂隙扩展阶段,煤...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