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冶金工程技术 >>> 冶金物理化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库 冶金物理化学相关记录338条 . 查询时间(2.65 秒)
Metal-sample-metal sandwich configuration has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DC conductivity in 4 μm thick Nandi flame [Spathodea campanulata P. Beauv.] seed cuticles. J-V characteristics showed ohmic...
结合现有的喷雾焙烧酸再生技术资料与工艺参数,通过Ansys CFX流体分析软件,对焙烧炉内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结果与实际工艺参数相符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分析了焙烧炉内的温度、负压、速度与氧气分布规律,得到了关键位置的工艺参数的模拟数值,为焙烧炉的设计及工艺确定提供参考.
采用界面聚合反应成膜机理制备中空纤维纳滤膜,建立在非稳态条件下化学反应-扩散控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简化,使该模型适用于扩散控制。以哌嗪-三乙胺水溶液作为水相,均苯三甲酰氯作为有机相单体,甲苯作为有机相溶剂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中空纤维膜,进而通过实验对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在反应达到10 s时,复合膜的厚度约为0.9 μm;从实验中甲苯体系反应10 s后得到的扫描电...
通过考查气流速度的变化研究垂直烧结速度随烧结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垂直烧结速度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烧结过程的逐步进行发生显著变化;点火保温后,随烧结物理化学反应的进行,燃烧带逐渐形成并变宽且产生过湿现象,导致料层的透气性显著变差,烧结速度显著下降,直至约25 min后过湿层完全消失,透气性变好,烧结速度迅速上升。根据垂直烧结速度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负压烧结,进行烧结速度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保...
采用从头计算法在RHF/ STO-3G水平上对石墨微晶中不同位置碳原子的净电荷进行量化计算;研究碳原子的净电荷与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根据石墨的结构与成键特征,将石墨表面的碳原子分为边缘碳原子与基平面碳原子。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碳层及含多层碳的石墨微晶中,不同位置碳原子的净电荷数差别较大;基平面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小,均带部分正电荷;部分边缘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较大,净电荷为负。随着平行于碳层的微...
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硫化砷渣,使As与Cu和Bi等金属有效分离,有利于硫化砷渣的综合利用。对氢氧化钠浸出硫化砷渣动力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 ℃,固液比为1׃6,反应时间为1.5 h,NaOH与As2S3的摩尔比为7.2׃1时,氢氧化钠浸出硫化砷渣,砷浸出率达到95.90%,铜浸出率仅为0.087%;经过氢氧化钠浸出,渣中Cu和Bi质量分数分别从10.90...
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生成磷酸锆,制备磺化聚醚醚酮/磷酸锆复合质子交换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膜的断面形貌;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复合膜的热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测量并计算了复合膜的阻醇性;采用交流阻抗法测量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同时还研究复合膜的吸水率、尺寸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中磷酸锆呈无定形状态,与有机基体结合紧密;随着磷酸锆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阻醇性能提高,吸...
以市售Fe3O4粉末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制得纳米Fe3O4糊状物;向Fe3O4糊状物中加入壳聚糖,制得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Fe3O4粒子呈较规则的球形,粒径为8 ~12 nm,分布均匀;包覆壳聚糖以后,粒子粒径增大到10 ~ 15 nm。经红外光谱检测,壳聚糖已包覆Fe3O4粒子。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检测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来研究包覆粒子的磁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无外加磁场时,粒子...
通过对Te(Ⅳ)-Pb(Ⅱ)-Sn(Ⅱ)-Cu(Ⅱ)-As(Ⅲ)-H2O系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得到溶液中Te(Ⅳ), Pb(Ⅱ),Sn(Ⅱ), Cu(Ⅱ)和As(Ⅲ)浓度与溶液pH值的关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采用酸浸方法从高铅碲渣中提取碲。并通过硫酸浸出高铅碲渣中碲的条件实验验证了热力学分析的结果。采用硫酸浸取高铅碲渣可以获得铅含量低于0.06%的粗TeO2,硫酸浸含铅高的碲渣较氢氧化钠浸出具...
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体系中三水铝石、一水软铝石平衡固相与温度和苛性比之间的关系。以三水铝石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处理,制得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的一水软铝石;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减小前驱体粒度以及加入适量苛性碱都有利于三水铝石向一水软铝石的转变。以一水软铝石为晶种分解铝酸钠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原液浓度升高,分解率降低;晶种粒度减小,分解时间延长,分解率升高;在95℃,铝酸钠溶液只析出一...
在摩尔比为 0.66׃0.17׃0.17的AlCl3−NaCl−KCl共融盐中,控制阴极电流密度在基体铁片上获得银白色铝镀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物相分析对所得镀层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熔融盐中铝沉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25 mA/cm2 时,所得铝晶粒为针状,以(200)面构成为主;当电流密度为40 mA/cm2时,最大电...
以水玻璃为硅源,铝酸钠为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在100 ℃水热条件下合成高度有序的AlMCM-41介孔分子筛,并用小角X射线衍射(SAXRD)、N2吸附脱附、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对其性质及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硅铝比(摩尔比)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AlMCM-41合成及其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形成单一孔径分布的圆柱孔;在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随着铝含量的...
采用湿化学方法合成了富锂型掺钴尖晶石锂锰氧化物Li1.02Mn2-y-CoyO4 (y=0,0.02,0.10,0.50),并通过X射线衍射与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当掺钴量y≤0.10时,合成产物属于尖晶石结构;当y=0.50时,开始有少量Co3O4的杂相峰出现,但仍以尖晶石结构为主;随着y的增加,合成样品的晶胞常数减小,晶胞体积收缩,...
在铜电解液中加入亚砷酸铜净化脱除锑和铋,当电解液中As质量浓度从6 g/L增加到12 g/L后,电解液中锑和铋的质量浓度分别从0.65和0.15 g/L降到0.30和0.07 g/L,锑、铋去除率分别达到53.85%和53.33%。铜电解液净化后,在铜离子质量浓度为45~50 g/L,硫酸质量浓度为180~210 g/L,电解液温度为65 ℃时,电流密度为300 A/m2条件下进行电解得到的阴极铜...
高硅碱浸渣提铟     碱浸渣    浸出  过滤       2009/8/28
碱浸渣是碱熔-浸出提锗后的铟渣,含铟量和含硅量较高,采用常规酸浸时会产生硅胶而难以过滤。分别用高温高酸浸出、硫酸化焙烧-浸出和预处理-浸出方法对高硅碱浸渣提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都能解决过滤难的问题,但采用预处理-浸出方法时铟的回收率最高。采用预处理-浸出提铟方法,即碱浸渣经过特殊处理后用硫酸浸出,在液固比为5∶1,硫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20~150 g/L,温度为80~90℃时搅拌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