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相关记录747条 . 查询时间(2.739 秒)
利用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的专一性降解萘菌株Rhodococcus(红球菌属)与菲菌株Nocardioides(类诺卡氏菌属)对萘、菲进行共代谢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菲为共代谢基质,萘降解菌降解萘的最佳菲初始投加量为0.064mg/L,最佳温度为35℃,萘降解菌降解萘的最高去除率达到86%;以萘为共代谢基质,菲降解菌降解菲的最佳萘初始投加量为7.16mg/L,最佳降解温度为25℃,菲降解菌...
对于纯原油和油包水型含水原油而言,当处于凝固点温度下时,将发生整体凝固。对于特高含水原油而言,由于大比率游离水的存在,当油相的凝固点高于水的冰点时,即使在油相凝固点温度以下,也不会发生整体凝固。为了真实反映特高含水原油的这一特殊现象,提高对实际工程中特高含水原油采出液失去流动性判断的准确性,提出了凝滞点的概念,并给出了针对大庆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原油采出液的测试与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配置CO2体积分数比为1:9的混合气体来模拟油田伴生气进行MDEA-DETA复合溶液脱除CO2的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在吸收实验中,以吸收量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依次为压力、转速、浓度配比、温度;以吸收速率为分析目标时,影响因素的次序性依次为压力、转速、温度、浓度配比。在最大吸收量和吸收速率的情况下,MDEA-DETA复配试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45℃,1.5Mpa,浓度配比为0...
为了提高轻质油水乳状液转相点计算公式精度,通过实验结果筛选出精度较高的模型,结合转相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轻质原油制备油水乳状液,在不同温度和剪切速率下进行环道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目前常用转相点预测模型进行优选,其中Decarre&Fabre模型精度最高;考虑乳状液粘度对液滴直径的影响,基于系统自由能理论对模型进行改进。实验验证表明:改进模型精度提高,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田综合含水不断增高。过高的含水极大的增加生产成本,一般认为油井含水超过98%即达到了开采经济极限。大庆油田经过多年高强度注水开发,部分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一些油井因含水过高关井停采,不利于油田稳产。应用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单井含水,延长油田经济开采寿命。
岔河集油田南部区块原油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先导试验发现多数井无法实施单管冷输集油,故地面系统简化改造时选用了掺水集油流程。为降低改造投资,便于掺水量的调控,设计了一种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应用结果表明,与单井双管掺水流程方案相比,节约改造投资15%~20%,较改造前的三管伴热流程年节省燃气78×104m3。
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污泥,不仅给油田生产、生活环境造成污染,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一部分污水污泥在生产系统中循环,也将增加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的难度,进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为尽量减少含油污水污泥对环境和生产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我厂含油污水污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含油污水和污泥的产生来源和特点,实施分类分散综合治理。通过设施配套完善、技术创新、污泥处理站合理化建设及委托外部力量,科学合...
合一设备的推广应用,简化了站内工艺流程,但分离出的伴生气温度较高,当该部分气体进入除油器和干燥器后,除油、干燥效果不佳,影响燃烧效果,同时由于沿程温度降低,不断有轻烃和水分析出,冬季容易出现冻堵。循环换热工艺构想是充分利用现有干燥设备,增加一套换热器,可将源或热源产生的温差进一步扩大,将四合一分离出来的高温天然气有效降温,从而将提高天然气的干燥效果,消除了因使用合一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工艺计算...
高浓度聚合物驱采出液具有粘度高、乳化性及导电性强等特点,采出液聚合物浓度提高后造成油水分离困难,电脱水电流升高,脱水指标变差等问题。通过对不同含聚浓度采出液进行室内静沉实验,分析采出液的电脱水特性,并通过现场应用组合电极电脱水器,评价新型脱水装置对高浓度采出液处理的适应性,并通过改变生产运行参数,分析不同温度及破乳剂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研究适合高浓度采出液处理的合理参数,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
筛选了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专一性降解萘菌株Rhodococcu与菲菌株Nocardioide,研究了分离菌株对不同浓度下萘、菲的降解,并运用抑制动力学相关模型(Haldane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pH为7,温度30℃条件下,两株菌种对于底物的降解随浓度降低而增高。萘的初始浓度为0.43 mg•L-1 时,菌株Rhodococcus在24 h内对萘的降解率为96%;菲的初始浓度为0....
针对孤东油田含聚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难题,进行油水综合处理试验研究,以综合处理剂+工艺优化集成为手段,以150m3/d油水处理撬块为依托,以东二联采出液为对象进行了试验,确定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路线。
造成春光油田腐蚀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电化学腐蚀和SRB细菌腐蚀,因此在缓蚀剂研制及配方研究过程中,应主要针对这两种腐蚀。以咪唑啉为主控制二氧化碳腐蚀,添加季铵盐类控制细菌腐蚀,通过配方优化,进行缓蚀剂的优选开发。所开发的两种缓蚀剂CG-9、CG-10在浓度100mg/L时缓蚀效果均达到80%以上,效果良好,可以满足春光油田防腐的要求。CG-9缓蚀剂腐蚀速率分别由加药前的0.0926mm/a和0.0...
河南油田水驱油藏经过近二十多年注水开发,油层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剖面矛盾突出,部分井受边水影响,油井含水上升快。氮气量的设计考虑了油层厚度、油井含水和地层能量等因素。不同产液量,设计不同半径的注氮量,随着含水和产液量的增加,适度增加注氮量。油井日产液量≤20t/d,注氮半径为6-8米,日产液量20-40t/d,注氮半径为8-10米。2012-2013年常采区块油井共实施注氮气198井次,有效149...
井楼稠油联合站脱水系统现存在加药量大、脱水温度高、系统运行不平稳、外输原油含水超标等问题。通过室内低温预脱水试验、二段脱水试验以及现场应用效果,可以得出低温预脱水+动态沉降罐两段脱水工艺,相较于传统的二段热化学重力沉降脱水工艺,可在四相分离器脱水环节降低脱水温度10-16℃,减少加药量40-70 mg•L-1,现场试验运行平稳可靠,外输大罐5.7m处原油含水1.0%, 7.7m处原油含...
气田缓蚀剂的应用研究     气田  CO2  腐蚀  缓蚀剂       2017/1/5
徐深气田天然气CO2含量高,对管线有着极强的腐蚀性,腐蚀速率最高达0.8364mm/a。为有效控制CO2引起的腐蚀,研制了有针对性的缓蚀剂,可耐井下高温,能在碳钢表面有效成膜起到缓蚀作用,缓蚀率为96.2%。在升深2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加药浓度22mg/百标准立方气,采用挂片失重法测得平均腐蚀速率由投加缓蚀剂前的0.2215mm/a降至0.0264mm/a,缓蚀率为88.10%,在线监测设备测得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