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应用气象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应用气象学相关记录352条 . 查询时间(1.25 秒)
传统的光学能见度仪分别存在各自的观测缺陷.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是采用先进的数字摄像技术,完全仿照人眼观测能见度的原理,根据能见度的定义研制的新型能见度自动观测仪.本文重点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硬件结构以及软件流程.最后给出了数字能见度仪与传统光学能见度仪及人工观测的比对结果.结果显示三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存在一定的观测差异.在降雨等复杂天气条件下,会有较大差异.
文章针对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后报表制作发生的变化, 从做好计算机、采集设备、自动气象站软件的日常维护和保证资料的连续性、正确性入手, 着重总结分析了各类气象观测数据的人工审核及计算机审核情况, 详细说明了各类疑误数据的处理方法, 并对自动气象站报表的制作做出了归纳总结, 以确保自动气象站报表质量。
文章回顾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中国气象卫星是在全球气象卫星发展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已经业务运行。中国的气象卫星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地面系统作为气象卫星工程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星应用效益起重要的作用,在卫星发射后对卫星有效荷载进行运行管理,实施从卫星下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应用和服...
针对高空气象探测数据变化规律复杂、突变情况不可预测、数据量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离散数据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的分段拟合方法.首先,从计算稳定性角度,说明了采用离散数据的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法的原因;其次,从曲线拟合的保形性角度,详细阐述了二次分段拟合原则;最后,以具有典型特征的气温探测数据为例,证明了采用基于离散数据正交多项式最小二乘的分段拟合方法能够获得明显优于传统内插方法的拟合精度,提高高空气象探测...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1950—1960年代,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日非常少,1970年代开始增多,1980年代以后明显增多,并形成几个霾日集中区,比较明显的是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
针对在气象业务中对地面观测资料的统计和应用问题, 利用Visual Basic和SQL Server 2000开发了自动气象站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可从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中按照固定时间自动地提取数据, 并把数据录入数据库。用户可利用数据库查询实时或者历史的相关气象数据, 并实现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统计功能。
2011年5月1-2日的沙尘天气过程影响了黄海海区、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太湖北岸空气质量恶化。利用卫星监测图像、污染气体、污染颗粒物、能见度及气象探空资料分析了这次沙尘天气过程对太湖北岸城市不同粒径颗粒物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并讨论了这次沙尘天气过程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沙尘影响期间太湖北岸城市污染气体及污染颗粒物都出现了较大变化,PM10、PM2.5-10和PM2.5的最大值分别为505.6 μg...
对台风影响下福州地区的风廓线特征进行了研究。资料来源于福州气象站的无线电探空数据,涉及2005-2009年期间严重影响福州地区的15个台风、共91条风廓线。首先求出梯度风速及其对应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指数律对梯度风高度以下的风廓线进行拟合,并对幂指数以及10 m高度的地表风速和梯度风速的风速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幂指数的平均值为0.43,风速比的平均值为0.12;随着梯度风高度的增大,幂指数减...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生成的A2和B2情景下华北地区的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2011—2050年共40a的干热风日数及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在PRECIS的预测中,高排放A2情景下的干热风日数为6.5d,呈中西部偏高南北两侧及沿海偏低的趋势。除最南端的个别地方外,大多数区域的干热风日数呈增加趋势,增加最大速度为0.145d/...
干热风是影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华北平原48个站点1961—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各站点的干热风(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日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分区区划方法,即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2种类型的干热风日数构成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从地理空间而言,高温低湿型和雨后青枯型干热风日...
亚洲夏季风最早于5月上旬和中旬分别在中南半岛和南海爆发. 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 其爆发早晚的前兆信号最早可追溯至冬季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的异常, 即南极涛动. 冬季南极涛动偏强会造成初春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带偏强, 低纬地区赤道辐合带加深, 从而使南半球中纬度和热带地区的气压梯度力加大, 促使3~4月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较早建立并偏强. 受科氏力作用, 索马里急流增强并越过赤道后, 赤道...
华北平原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极脆弱的区域之一,干旱灾害频发。依据多年平均降雨等值线将华北平原划分为3个子区域(A区雨量< 600 mm,600 mm≤B区雨量≤750 mm,C区雨量>750 mm),基于1960-2009年60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PDSI)、M-K检测法和EOF分析法研究了该地区近50年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DSI指...
自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的东亚夏季风减弱, 造成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严重的旱涝异常.东亚夏季风何时恢复是一个众所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 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来, 东亚夏季风表现出恢复增强的特征, 尽管其增强的幅度仍未达到1965~1980 年间的水平; 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增强,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出现年代际北移, 表现为淮河流域(110°~120°E, 30°~35°N)夏季降水增加. ...
通常人们将表面动力学粗糙度长度看作常数, 但在植被下垫面由于表面粗糙元与近地层大气动力状态的耦合作用, 动力学粗糙度长度具有显著的动态变化性. 本文利用中国北方协同观测试验中森林、农田和草地等不同植被类型下垫面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动力学粗糙度长度随风速和摩擦速度的分布特征, 给出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垫面动力学粗糙度长度与风速u 和动力学综合变量u2/u*的拟合关系式. 研究发现: 植被下垫面动力学粗糙...
本文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气溶胶粒子的活化过程,改进原方案中的水汽混合比、云水混合比及云滴数浓度的预报方程,实现对各种水成物(包括云水)的混合比和数浓度的预报.此外,改进后的CAMS云方案被成功耦合到了WRF v3.1中尺度模式.本文利用耦合模式对2009年4月23~24日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将新方案的模拟结果与WRF自带的3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