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考古学 >>> 专门考古 >>> 金石学 铭刻学 甲古学 古钱学 美术考古 宗教考古 水下考古 专门考古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71-285 共查到知识库 专门考古相关记录333条 . 查询时间(5.917 秒)
半坡“人面衔鱼”图案表现的是一条俯视视角下的鱼,而非戴有装饰的人,应定名为“人面鱼”纹。对观者来说,它是“对视”和“远观”两种视角的结合,其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二维的方式表现三维场景。参考玛雅文明关于地下水世界和人化鱼重生的观念,依据此类图形的出土情境,我们推测它很可能表达了半坡人群希望部分死者能够转化为鱼,穿过象征死亡的水域,进而重生或转世的愿望。
《华南和泰国北部悬棺葬习俗的母系遗传视角研究》,作者:张晓明,李春梅,周艳艳,黄家辉,余腾松,刘旭,刘宏,石宏,Stephen Chia,黄盛敏,郭耀铮,Rasmi Shoocongdej,吉学平,宿宾。论文于2020年4月24日正式发表(4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刊物《Cell》旗下的子刊《iScience》第23期,1-25页。文章网址:https://doi.org/10.1016/j.i...
根据考古资料对燕国城市的交通建设、给排水设施建设和城防建设进行综合考察,可以看出,燕国城市的基础建设已经较为完备,表明其城市营建水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受历史环境影响,燕国城市对城防建设尤为重视,另外也具有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西南夷”是《史记》等文献对中国西南地区土著居民的概称。“西南夷”约在距今3700 年前随着西南青铜时代的开启,由氏族部落转化而成,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西汉中央政权在“西南夷”地区统治的确立,“西南夷”开始衰落,并在两汉之交蜕化为“南中大姓”与夷帅控制下的新的族群[1]。在这种新的族群中,产生了一种全新的丧葬形制——“梁堆”墓。
《昭通盐津县豆沙关悬棺葬调查简报》,作者:余腾松,刘宏,吉学平,2018年12月发表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方民族考古》第十七辑第98-107页。
《中国西南地区昭通盆地晚中新世含古猿化石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其单体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作者:郑丽端、黄咸雨、吉学平、邓成龙。2020年1月2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刊物《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杂志。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由柱、梁、檩等众多木构件组成,各个构件通过榫卯结构紧密结合,极具变化性,形成了其独有的与西方建筑完全不同的框架体系和建筑风格。“大屋顶”特别容易给人以深刻印象,《诗经》中曾提到:“如鸟斯革,如翚(hui)斯飞”,就是形容古建筑的大屋顶好似飞鸟展翅一般轻盈。是什么构件在支撑着这庞大的屋顶,又是什么构件让这庞大的屋顶出檐如此深远又如此灵动呢?正是屋檐下那一个个宛如花篮模样的斗拱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经由院务会议批准,于1992年11月21日正式成立。中心挂靠古代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成员以该室同人为主。现任中心主任是学部委员宋镇豪研究员,副主任是宫长为研究员和刘源研究员,秘书长孙亚冰研究员,郅晓娜博士任学术秘书。
简帛学的形成发展已逾百年, 但当前作为简帛学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简帛学史研究, 既往虽做过一定工作, 却还很不够, 存在诸如概念体系和内容研究各异、分期歧义、重具体研究而轻理论提升等问题, 需要重新站在新时期认识和理论的高度去总结、梳理简帛学史研究的经验教训, 以服务于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和内容的构建。鉴于此, 我刊特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合作, 组织“简帛学史的...
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
近代法学家、画家金绍城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了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于1909年10月5日在北京参观了伯希和随身带的敦煌文献,是中国敦煌学起源的见证人之一。金绍城于1910年8月20日至1911年5月21日进行环球旅行期间,于1910年12月在巴黎两次面见法国汉学家沙畹,了解到沙畹正在考释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从中国新疆、敦煌获得的简牍,并设法从沙畹处获取简牍的照片。为给金绍城提供简牍照片...
通过对殷墟遗址出土人骨的古DNA高通量测序,从全基因组层面,观察每个家族人员的遗传结构动态;从父系、母系和基因组层面厘清每个家族人骨间的亲缘关系;结合头骨形态和基因型对体貌特征的预测,还原墓主人的部分体质特征信息;结合古病理特征,展开人群的古流行病学调查。进而探讨殷墟时期人群的血缘关系及其体现的文化谱系与遗传谱系的关系和社会组织状况等重大学术问题。
长年埋藏于水下的文化遗产,在适应周围的化学、物理及生态环境后可达到一种平衡的保存状态。通过概述水下埋藏环境对文物产生的影响,并对国外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沉船、水下文物点、古代聚落遗址等类型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的成果进行研究,为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机构简介: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堪称日本国内考古科学综合实力最强、门类最全的科研机构,尤其是在木材鉴定分析、动物考古等研究分支处于世界领先,近年来开拓出脂肪和蛋白质分子生物标记研究领域,成为东亚范围内首个涉足该前沿的科研机构。
机构简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是全球排名前十的著名高校,其人类学学科以历史悠久、兼容并蓄而享有盛名,在近年的国际评估中名列前茅(前五名)。其考古学方向有体质人类、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人工制品与技术、分子生物、古病理等众多领域的学者,教职人员来自多元的文化背景,研究区域覆盖全球各大洲。自2007年以来,复旦大学文博系与多大人类学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联合培养博士生、科研项目合作、人员双边互访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