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舞蹈 >>> 中国民族民间舞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民族民间舞相关记录256条 . 查询时间(2.705 秒)
欣赏从远古走来的苗家盘皇舞     苗家  盘皇舞  远古  盘古       2008/6/27
400多年前苗族的一支从中国西南一带入琼,落户在中部山区,苗族古老的盘皇舞也被迁琼人群带来,在海南岛的中部山林中舞了几百年,它为拜祭开天辟地之神“盘古”而舞,为祈求丰登祈求庇佑而舞。盘皇舞是海南苗族最古老的舞蹈,海南苗族其他舞蹈均由它演变而来。不久前,藏在深山中面临失传危机的盘皇舞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神秘的盘皇舞开始吸引众人的目光。   初秋的海南...
傩戏,也称傩舞,流行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和广西。由驱鬼逐疫傩舞发展而成,各地有“傩愿戏”、“傩堂戏”、“师公戏”、“师道戏”等不同的称谓,多以演《姜女寻夫》、《柳毅传奇》、《庞氏女》等剧目为主,演出时戴面具,故又名“师公脸壳戏”。表演动作一般较简单原始,音乐大多以锣鼓伴奏,人声附和。这种起源于原始宗教形式,初级形态是傩祭,后来逐渐嬗变成了傩戏。 傩戏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
如果仅采集各种民间传承和传统文化的要素,而又将这些要素相互间的关联给予割裂后的说明,是难以获得民俗音乐研究的真正意义的。 湘西民俗音乐来源于湘西人的生活和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民俗活动中。湘西的民俗音乐的典型代表有侗族稻作音乐“咚咚推”、苗族的拦路酒歌,、土家族的丧嫁歌、采桑歌等上百个种群。我们知道,民俗音乐不单纯是民间的口头流传,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演变成为一种带有一定文艺色彩、节奏比较自...
(身着盛装,插“口钎”的舞者)   “热贡”一词是藏语地名,意为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每年农历六月,热贡地区的广大藏族、土族村庄都要举行当地民间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氛围浓烈、文化形态与文化内涵复杂而丰富的人文现象。它包括祭神、请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祷、送神、军舞表演、神舞表演、龙舞表演等内容,是一个热贡地区藏族、土族共同参加的盛大的宗教性节日。舞蹈活动在这...
它是山东民间舞蹈的瑰宝,集文化、道教、艺术于一身; 它由传统的道教斋醮仪式与中华武术相融合而产生,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近日,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 “八卦鼓”舞,已被列入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卦鼓”舞是一种集击鼓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主要流传在栖霞与福山交界的庙后镇一带,现只有庙后镇上林家村仍有传人,是一种濒临失传...
仅以一张草席,表演者就可以表现出狮子的各种形态。   日前,国家文化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梅江区申报的具有千年历史的“席狮舞”(传统舞蹈)名列其中,并顺利通过公示。      源于客家“香花佛事”      据了解,“席狮舞”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办丧事(又称做“香花佛事”)时请和尚做斋、超渡亡灵佛场中间进行的一种游艺活动。 ...
泉州民间舞蹈:车鼓舞     泉州  民间舞蹈  车鼓舞       2008/6/24
“车鼓舞”的表演形式各地差异较大:有一车鼓公和一车鼓婆抬着一个用竹篾做的大鼓,作颠颤进退的对舞表演;有一老头打大鼓,两小生打小鼓,一车鼓公打铜锣,一车鼓婆打拍板的群舞表演;有车鼓公打大鼓,车鼓婆敲铜钲的队舞表演;有将大鼓置于架上,配以钟、锣、钹、大吹,二人扮丑、旦,执扇子的双人舞表演;有将鼓置轿亭上,二人扮老夫妻面对面抬鼓,一人居中司鼓的三人舞表演(也称“鼓亭公婆)等等。动作大多吸收戏曲科步。音乐...
泉州民间舞蹈:幡会舞     泉州  民间舞蹈  幡会舞       2008/6/24
“幡会舞”最早以表演《昭君出塞》故事为主。有两种表演形式:一是以10块木板(每块约6尺长3尺阔)衔接成蜈蚣状,上置高凳,表演者立高凳上载歌载舞。木板由数十人抬行,俗称“幡会阁”,又叫“蜈蚣阁”,这一形式在乾隆《泉州府志》中已有记载。一是表演者站在马背上边舞边奏,称“马幡会”。后来也用作舞台表演,人物一般有王昭君及番女番兵等。昭君自弹自唱,番女番兵分掌螺旗、钱鼓、响盏、四宝、拍板、扁鼓等,作各种身段...
“五梅花舞”是道教“道情”中的一种宗教舞蹈。一般有9人,先由主行(道教“中尊”)持花(有的执如意、帝钟等)上场唱“三春天地风光好”的曲子,接着8人各按次序手托莲花灯成对上场,唱欣赏春天各种美景的词句,以后依次表演3人舞、5人舞、7人舞、9人舞。至9人舞时,主行唱“海反”词(龙王上天献宝),唱毕,穿梭变化,环绕起舞形成“五梅花”状,队形复杂多变,气氛热烈凝重。伴奏由吹奏乐,配以“唠哩嗹”的曲牌。 道...
泉州民间舞蹈:献闹钹     泉州  民间舞蹈  献闹钹       2008/6/24
“献闹钹”又名“演金”,是一种带有杂耍的道教舞蹈,用于丧事“做功德”时表演。主要道具是一副特制的铜钹,重约3市斤,直径约23厘米。另有“七寸棒”以硬木制成,用以托转“闹钹”。舞蹈动作刚健有力,节奏自由,有“推山”、“照镜”、“云龙过目”、“炒茶跳舞”、“铰刀剪浮铜”“扳钹”等20多种动作。以打击乐伴奏。技艺高超者,还可表演“高跷献闹钹”。 据传,“献闹钹”起于唐李世民“游地府”后为超度亡灵始设,其...
泉州民间舞蹈:公背婆     泉州  间舞蹈  公背婆       2008/6/24
“公背婆”由一个演员扮演互相背着的两个角色。据传,它是从木偶戏《目连救母'会缘桥》一段戏发展来的。表演一个哑子背着一个癞痢头的妻子,沿途乞讨。演员上半身装作婆,下半身装作公,一个演员同时表演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各种身段动作。过程一般有:上坡、下坡、涉水、过桥、捋花等。解放后改为哑父背着女儿进城观灯、看踩街。
鲤城区: 《拍胸舞》、《彩球舞》、《跳鼓舞》、《幡会舞》、《公背婆》、《骑驴探亲》、《火鼎公火鼎婆》、《掷闹钹》、《打花鼓》、《蚌舞》、《甩灯舞》、《高跷跳台》、《高跷扑蝶》、《纱船舞》、《白菜担》、《水族舞》、《蚌与渔翁》、《车鼓》、《鼓亭公婆》、《妆道儿》(包括扮和尚、师公、尼姑三队)、《洗马舞》、《铁拐弄仙姑》、《洞宾戏牡丹》、《佬子偷捉鸡》、《铁枝阁》、《蜈蚣阁》、《舞狮》、...
“凤坡跳鼓”是南安县诗山镇凤坡村的一种民间舞蹈。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十三日该村迎神“割火”时表演,参舞者甚多。最早通常以“公娶婆”的形式出现,后增加了生、旦、彩旦、丑等角色。动作以踏跳、蹦踢为主,主要动作有“魁星踢斗”、“仙童照面”、“绞脚跳”、“琉璃吊拍”、“后按鼓”、“轮鼓”等。音乐以打击乐为主,节奏快慢多取决于鼓手的表演。配曲套用“公婆拖”、“十二步相送”、“灯红歌”等民间小调。主要道具“堂...
“火鼎公火鼎婆”由三人表演:火鼎公手执桔木长烟管,火鼎婆执大圆蒲扇,村姑肩挑木柴小担。公与婆抬着用长竹竿架着的铁锅,锅中火焰熊熊,随着民间小调“大串花”等乐曲,在观看踩街的人巷中穿行起舞、以滑稽的舞步,幽默的语言同观众交流逗乐,即兴表演。村姑随其身后,挑着柴担,踏着舞步紧相配合。   其源传说起自清末,某地举行迎神赛会游乡,家家户户“妆人”参加。有一贫寒人农户,家中唯有铁锅一口,夫妻情急,烧上热...
泉州民间舞蹈:竹马灯     泉州  民间舞蹈  竹马灯       2008/6/24
“竹马灯”又称“番仔弄昭君”。由一旦二丑组成。旦扮昭君,胸前背后缚着用竹、纸裱糊的竹马。丑扮“番头”、“番尾”、“番头”手握钱鼓在前,“番尾”手执钱棍在后。昭君双手作勒马状,双脚走动,似驭马奔驰状。两番手中钱鼓、钱棍有节奏地扣击腿、臂、掌、肩,三人舞蹈配合默契。其内容表现王昭君出塞和番时的离愁别恨。音乐根据舞蹈情绪的变化发展,分别采用南音和民间小调“十花串”、“十二生肖”、“水车”、“打花鼓”等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