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音乐 >>> 作曲与作曲理论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作曲与作曲理论相关记录211条 . 查询时间(4.517 秒)
“动机”一词,通常在“曲式学”与“分析学”中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但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还因作曲家独特的处理而可能被赋予新的意义。文章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的观察和对比,尤其通过对勃拉姆斯交响曲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种独特的动机技术。
本文通过对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中两个前奏及其所含多种素材的详细分析,以及它们在《第一交响曲》中起到的“指令性”作用,证明勃拉姆斯交响曲中广泛存在的“主题贯串”现象,并以之作为勃拉姆斯交响曲能够被视作一个关联性整体的有力证据。
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风的回声》则另辟蹊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繁复的节奏组织,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主要是在16支大竹笛所构成的同一音色基调上,通过“常规”、“颤音”、“气声”以及“花舌”等四种主要演奏法所分别形成的音色“旋律线”,并以复调特别是微复调的方式所编织的不同音色“织体”,在空间...
大风格与小技术      小技术  大风格       2008/5/28
“风格”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之一,搞艺术的特别是搞音乐的尤甚——这个词“海”啊!既可以“海”得振振有词,但追究起来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多好!风格究竟是什么?这实在不能是这篇小文章所能承受的“海”任务。反正说音乐作品的风格就是形成音乐作品之技术的有机整合。——大抵不会错,也还不算“海”——简而言之、直接了当地说:风格就是技术,但技术不一定是风格;风格依赖于技术,但技术统属于风格。断想之三这篇小文章...
引言 音色是音乐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在电子音乐中,其重要性尤其不容忽视。事实上,自人类有音乐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音色、音响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然而,在二十世纪以前,音色的地位却远远不及和声、调性、主题材料等“后起之秀”,仅充当了一个为音乐作品涂脂抹粉的化妆师的角色。 从浪漫派晚期开始,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极大一批作曲家,如瓦格纳、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及勋伯格等,都对音色手...
引 言 在电子乐器上,多样的音色调制手段使得发音过程的修饰性超越了“演奏特征”的范围,而是促使音色特征更加完备,单个乐音的音色表现力更趋成熟。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此加以分别论述。 一、音色和特定的气氛相关联 此类音色来自于音色调制者对某种特定气氛的渲染,为了达到这种目的,音色调制者往往在复合波形的类型选择、波形合成的方式、发音过程的包络线设计等方面对音色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使其具有独立渲染特...
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赋格的创新,主要在于赋格曲中融入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多种音乐展开手法的运用,使赋格的音乐效果“交响化”。而主调音乐思维和写作技法同复调音乐交缘,正是获得此创新成果的途径。
文章是对20世纪复调技法的不同倾向及多样化形式进行的系列研究之一。作者以20世纪初音乐中广泛使用的线性对位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概念特征、历史渊源以及和声基础进行研究,并对这一时期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同时,将其与传统复调技法加以比较,对20世纪线性对位这一复调技法进行了理论探讨。
本文的论述主要是结合实际音乐作品,初步探讨视唱练耳教学与实际音乐作品密切结合的新方法,并尝试提出该教学方法的理念和具体方式方法。
温德青《小白菜:为二胡与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变奏曲》的创作方法与典型的“变奏”手法不同,作品先出现6个变奏,先后、分别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中的6个小节的“音程涵量”为基础,运用“固定音程”的技法构成,然后才是“原始”民歌主题的完整出现。本文首先追溯了作为作品“材料库”的民歌原型《小白菜》各小节的音高状态、相互关系以及整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将《小白菜》的各个小节与《变奏曲》的各个变奏及主题进行对应解析;...
武汉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发展历史大事记 1985年09月 武汉音乐学院的首部电子音乐作品《纹饰》(为电子合成器、弦乐四重奏和大型弦乐队而作)(刘健教授作曲)问世。 1987年06月 以16轨模拟录音机为主体的录音棚正式投入使用,以此为基地筹建的第一个计算机音乐音响实验室成立。 1987年12月 举办第一次MIDI技术展示音乐会。 1988年 建立第一个专供“音乐音响导演”专业教学使用的音响...
声音、音响、音景的世界      音景  音响  声音  电子音乐       2008/5/28
引言 一直以来,电子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都是一个有争议的、尚未定型的名词。随着ICMC[①]上演出幻听音乐作品,随着Bourges[②]设立计算机软件奖,电子音乐的分类更加流于模糊。现在的电子音乐,尤其是严肃电子音乐,涉及电子声学音乐[③](EA)、幻听音乐[④](AM)、计算机音乐[⑤](CM)、情景音乐[⑥](Ambient)、声音艺术[⑦](SA)、装置...
武汉音乐学院“计算机音乐”专业出版CD曲目及介绍 1. 冯坚:灵魂像风 (Soul. Wind)——为女高音、实时效果器、波形与四声道而作(2005)[8:17](女高音与采样人声:冯冰) 双足如扇, 挥扬无尽的尘沙; 眼中的轻波,触摸遥不可及的天际; 身躯是尺子,丈量青海湖的每一寸土地; 灵魂像风, 追逐着所有的前世与今生。 作品取材于藏族民间音乐,通过现场女高音的音节分解式吟诵、气...
自20世纪80年代起,武汉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创作、研究与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尝到深究、从单一到多元、从追踪新信息新科技到将其融汇于音创作实践与专业音乐教育的过程,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创作和研究成果,为国家培养了许多新型复合型人才,对中国的电子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一定意义上看,作为国内最早涉足于电子音乐领域的专业音乐院校,武汉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说...
引 言 《黑珍珠》是作曲家刘健继《盘王之女》[①]后所创作的又一部“新民族根源音乐”作品专辑,由台湾风潮唱片公司2000年出版发行。专辑由《黑珍珠》、《星月梭》、《叶娜》、《司岗里之一》、《司岗里之二》、《木鼓房》、《祭杀》、《阿瓦理》和《燕子》9首作品组成。它以我国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佤族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充分运用其原汁原味的独唱及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口弦、得、木鼓、独弦琴等),结合现代的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