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劳动科学 >>> 劳动社会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库 劳动社会学相关记录1655条 . 查询时间(0.726 秒)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以控制点和信任两类典型的人格特征为代表,分析了中国家庭人格特征的代际传递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父母人格特征对子女人格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周围环境中的普遍人格特征对子女的人格特征具有独立的影响;父母之间存在基于人格特征的正向选型婚配,并且增强了其在控制点人格特征上对子女的代际传递。研究结果证实了文化代际传递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还发现,对于不同...
教育、失业与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  失业  期望回报       2019/9/17
本文利用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及2005年、201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教育水平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这一关系对教育的期望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失业的风险,但是这一作用在1990-2015年间具有显著的变化。1990-2000年,教育降低失业的作用显著上升;而2005-2015年,教育对于失业的影响则显著下降,而且这一下降主...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本文从收入跃迁的视角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流动问题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以收入层级为参照系,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构呈现倒U型分布,收入流动性水平先升后降;而以时间序列为参照系,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动态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流动性质量轻度降低,表现为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的比值持续下降。在进一步对收入单层流动与多层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家庭收入跃迁机...
2012年超过2000万农村外出务工者返乡。现有研究多关注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相比之下鲜有研究关注父母务工返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中国西北某省130所农村小学12200多名学生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父母务工返乡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务工返乡对一般的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并无显著影响。但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2007-2008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收入差距处于上升阶段,而在此之后收入差距基本稳定,也许有所下降。在这两个时期,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背后既有扩大收入差距的因素,也有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而且在两个不同时期,推动因素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种推动因素在两个时期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利用中国家...
通过对广东省及几个典型的区域性 / 综合性劳动关系治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政府主导的区域性劳动关系治理体现了对劳资矛盾的预警、调解和处置的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从企业到诉前的多层次调解网络,更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在调解中的作用;工会主导的劳动关系治理具有多样性特点,既有组建、服务、维权三位一体的源头治理,也有以服务为主的区域治理,更有“区域 + 行业”的综合治理。在此过程中,地方工会在组织体...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非认知能力对其学业成就影响显著,而控制了认知能力之后,结论并没有改变。非认知能力的作用堪比认知能力,甚至更高。父母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保持其长期竞争优势。此外,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家庭背景差异。
健康中国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而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丰富和创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为新时代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本文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探讨其内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对1995-2013年间中国城镇家庭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重点考察了收入风险与财富储备对我国城镇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本文在样本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在均值和分位水平上构建并估计了储蓄方程,发现收入水平、收入不确定性、财富水平、家庭规模、人力资本投资、婚姻竞争与家庭储蓄率显著相关。通过对期际储蓄率变动进行反事实分解,我们发现中国城镇家庭在1995-...
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在政府大力解决随迁子女平等入学的背景下,仍有超过60%的进城务工人员选择让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留守农村。本文提出,“来自公立学校的非政策性户籍歧视”是导致留守儿童大规模出现的一个原因。在实证中,本文以外地户籍学生是否有为入学(且非“择校”)而“找关系”作为非政策性户籍歧视存在与否的代替变量,发现“找关系”显著提高了城镇公立初中招收外地户籍学生比例,即使分别考虑因遗漏变量、双向因...
企业用工调剂是指企业因生产淡旺季不同,彼此之间通过协商,短期互借员工,以解决企业生产淡旺季员工富余与短缺问题,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生产淡季企业员工收入,稳定了企业员工队伍,一举多得。企业用工调剂属于“灵活用工方式”,但不同于劳务派遣、帮工队等非标准劳动关系用工形式。为保障用工调剂有序开展,需要加强用工调剂信息平台与协商渠道建设,解决用工调剂所涉及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本研究利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在中国农村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父母外出对四年级和七年级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一年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尤其对收入水平较高家庭的留守儿童和四年级的留守儿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父母外出两年对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没有影响。这是由于父母外出导致的负效应立即产生,但父母外出达到一定时长,外出...
过去几十年,很多发达国家经历了劳动力市场极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创新和技术进步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就业及工资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当前中国学术界关于国内劳动力市场是否出现极化尚未形成定论,对劳动力市场极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也相对滞后。本文从劳动力市场极化的出现、测度方法、形成原因和影响效应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展望。
目标定位机制是社会减贫计划中用以识别贫困对象的基本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国际社会对贫困现象复杂性认识的加深和多维贫困概念的提出,传统的以货币收入为测度标准的单维定位方式,已难以适应减贫形势的需要,多维测度方法开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拉丁美洲地区的案例为重点,分析发展中国家多维贫困现象及其目标定位方法的运用经验,以期对中国当前实施的精准扶贫提出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在人力资本扶贫(教育、医疗、性别平等、妇幼健康、碘缺乏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交通、电力、信息化及安全饮用水)、人居环境扶贫(厕所卫生、改炉改灶、易地搬迁)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扶贫(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自然灾害救助及农业保险)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在根除贫困和加强乡村治理上更是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2020年根除贫困以后在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