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政治学 >>> 国际政治学 >>> 国际关系史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国际关系史相关记录169条 . 查询时间(4.578 秒)
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远东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产物,也是东、西方“冷战”在亚太区域的“热战”表现,虽然在侵朝过程中美国始终唱着主角,但是不可否认在所谓的“联合国军”的旗帜下,美国的西方盟国也在相当程度上起着作用,其中美国的主要盟国英国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朝鲜战争时期的英美关系对整个战争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拟对之作一些研究和分析并求教于大家。一朝鲜战争爆发前...
辩证法告诉我们:由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的矛盾,因此,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战争是一种事物,领导战争全局的历史人物也是世界上的千万事物之一,它们或他们同样具有两重性。怎样去分析各种事物两重性的特征,也就是怎样用两点论去恰当地剖析
1929年10月,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到1933年,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各国失业人数共计有五千万人之多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生产下降幅度之大,危机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使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是凡尔赛体系瓦解,新的国际格局尚末建立的激烈变动时期。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旨在彻底打破凡尔赛体系,确立德国的欧洲霸权,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英国推行绥靖体制;法国追随英国;苏联提出集体安全政策。三方力量经过六年错综复杂的斗争,最后以苏联和德国结成准同盟条约而结束。这一结果无论对苏联或者英法都是灾难。新的国际格局只好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重新构筑。三十年代欧洲国际格局的激剧变动说...
本文探讨了二战期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法国临时政府外交活动的异同。指出他们都希望尽快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都得到了流亡所在国的支持,但均遭到了美国的冷遇。然而,前者外交活动的主要对象仅限于中、美等大国,后者则取得了更广泛的支持;前者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外交活动上,后者则放在了壮大实力方面;前者的外交活动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后者则建立在必要的实力基础之上。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两者迥异的命运。
在90年代初冷战刚刚结束的形势下,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的“历史终结”理论。如今,90年代即将结束,但是后冷战时期世界历史是否终结的争论并没有结束。因此,本文拟对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历史走向谈些新的看法,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后冷战时期世界的主要矛盾展开讨论,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格局的演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景呈现出截然相背的走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主要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迅速发展为全面战争的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地区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逐渐出现了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格局。如果说前者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话,那么,后者则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有益经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东亚格局我们已经做过分析(见...
九十年代以至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政策活跃之际,地区政治也呈现活跃之趋势。我们所生活的东亚地区(过去通常指中国、蒙古、朝鲜和日本)已经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东亚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对于全球的发展和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种东
英德两国在1898年至1901年曾频繁地进行外交谈判,以图结成有利于自己的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发展中引人注目的事情,尽管最终没有成功,但对此后两国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对英德结盟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失败原因作初步的探讨。英国在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中,面对欧洲列强彼此结盟并逐渐形成两大同盟的新局势,凭借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海上霸主地位,采取了自我孤立、不加入大国同盟的“光荣孤立”政...
本文具体分析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对苏联态度的变化,认为其对苏态度经历了团结—疑惧—争夺—反对的复杂过程。
英国、美国和苏联在二次大战期间,为共同击败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而结成了同盟。在结盟初期,三大国尽管在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形态以及战略方针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分歧,但是为了对付轴心国猖狂进攻造成的紧迫形势,它们基本上能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地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然而,随着战争的进展,德、法、日轴心国的失败渐成定局,同盟国内部
南亚次大陆七国(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之间在战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常发生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1985年12月,七国第一次举行首脑会议,正式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这是战后南亚地区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从而引起世界的关注。
台湾问题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是涉及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问题,今天仍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日本和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从1972年至80年代后半期,中日两国共同致力于发展双方的友好关系,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基本遵守了《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履行了在台湾问题上对中国作出的承诺,将日台关系限定在经济、文化领域民间...
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
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历史的车轮往往会带着一种巨大的“惯性”沿着原有的方向滑行而很难迅速扭转方向。1939年3月布拉格事件后的英国对苏政策就充分表现出这种“历史的惯性”。本文拟对1939年3月至1939年9月英国的对苏政策作一分析,从而从一个侧面寻求英、苏结盟抗德最终失败的原因。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