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政治伦理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库 政治伦理学相关记录242条 . 查询时间(2.265 秒)
儒家政治的伦理学转向     儒家  陌生人  榜样       2008/7/14
本文试图论证:(1)儒家并没有全面继承周思想,因此儒家不等于周家;(2)儒家以伦理兼并政治是政治理论上的一个错误,它导致对政治的片面理解;(3)儒家在方法论上有两个严重的局限,即“推爱”的失败与“榜样”的失败,这两个方法论上的失败使儒家所承诺的社会伦理无以成立。 ( http://www.tecn.cn )
“Civil Society”概念是一个基本属性上源于西方,且体系极富开放性与内涵极富衍变性的概念。其历史研究孕生并演进于西方近现代社会,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家以不同的理性结构来诠释概念和表述对其的理解。它在一般意义上更多地也被译为“市民社会”,在台湾地区被指称为“民间社会”概念。“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概念既有吻合重叠之处,又有各自着重于政治权利或经济生活的分疏差异。 “公民社会”研究的“二分...
政治伦理学一般地说就是要把理论伦理学的理论、观念和原则应用于政治领域,应用于构建政治领域的价值体系,应用于解决当代人类政治生活和实践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对人们的政治活动进行规范和导向,使之为实现和促进人类幸福服务。文章提出权力合理性是政治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并对什么是权力合理性,为什么要把权力合理性作为政治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权力合理性与政治的善、正当、应当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阐释。
正当性或许是政治哲学领域中最为根本同时也是含义最为混乱的概念之一。   说它根本,是因为通常认为正当性追问的是权力的道德基础,即“是什么使得权力或者武力成为道德上对的?”说它混乱,是因为不仅在人类学、社会学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正当性,而且政治哲学史中对于“何为正当性”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进一步的,在概念层面上正当性与其亲缘概念如证成性、合法性、政治义务、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处于晦...
管理伦理研究简评     起源  管理伦理  地位  作用  意义       2008/7/8
管理和伦理都是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且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无论对人性之路的认识,还是对管理理论的演进,人们已普遍注意到人文伦理对现代管理的重大价值,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管理伦理研究的起源、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概括性的综述,并提出了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20世纪管理科学的建立、发展以及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获得了空...
巴基斯坦政治重组后美国对巴政策新动向。
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但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著述无论就其涉及领域的宽广程度还是重要程度而言,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他的东方学和后殖民文学已成为大多数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力图突破前人的角度和观点,从他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研究展开讨论。通过对他的思想进行深刻解读可以看出他的所思所述为世人打开一扇窗,使人们以开放的思想对巴勒斯坦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
政治合法性是迄今为止的政治建构反复遭遇的问题,其绝对基础乃是正德利用厚生。正德利用厚生作为统治者对人民的政治承诺,同时也是被人民接受的承诺,乃是政治建构的终极合法性基础。这个基础构成官方与民间、造反者与统治者的对话平台,形成人民进行造反或革命的终极理论根据,并成为区分革命与造反的终极标准。因为儒学在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理论化的历史过程中记录、阐发和弘扬了正德利用厚生,所以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共源和公...
文明口号的战略性转移儒学:属于中国历史之特殊,如作为信仰,将使中华难被理解于世界仁学:属于普世人性之本然,如作为信仰,将使中华自然介入于世界 11月上旬从北京返抵旧金山湾区后连续收到多封来自文、史、哲不同领域的青年朋友讨论学理问题的来信。这些信件所涉及的问题都非常重要和有趣,但又不是容易随兴作复的。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儒学网》主编黄玉顺先生不久前还寄来了文集《面向生...
:“价值”的观念是何以可能的?这是今日探索价值论问题的基本的发问方式。这种追问所指向的不是任何形而上的、或者形而下的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因此,这样的发问意味着价值观念的当代重建,而不是简单地回复到任何原教旨主义式的传统价值观念。在儒家的观念中,存在就是生活;因此,生活及其仁爱情感显现乃是一切存在者的大本大源所在,从而也是价值论建构的源头活水所在。
推销北京豪宅的报纸广告,赫然出现“唯‘心’论决定唯‘物’论”的醒目红字标题,向全中国新进的富人诱惑地招手。  在官方还没有正式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作为一个注脚,这个广告可以被解释为市场逻辑的胜利,或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象征;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也未尝不能被看作官方意识形态的式微,或群体价值的错乱。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杨金海承认,一些中共的地方领导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合时宜”,“在一些...
《缁衣》在郭店和上博简中两次出现,证明其确为战国时的作品且在当时流传较广,同时也使南朝沈约“《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见《隋书·音乐志》)的说法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从而在文献的使用上为《缁衣》等篇扫清了障碍。不过,由于《缁衣》、《表记》、《坊记》三篇皆以“子曰”的形式出现,由此却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缁衣》等篇中的“子曰”究竟属于谁的言论?反映的是谁的思想?是孔...
本文探讨中西哲学比较视域下的儒学复兴。从现实的问题出发,本文首先考察了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并据此对中西哲学精神进行分析。以此分析为基础,本文主张在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的背景下,取儒家之精神,为经世治用之重构。
在当代多元化、差异性的社会中,“义”的“私德”性质淡化,“公德”性质突显,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道义”,而根本上吁求社会与制度之“正义”。构建当代转型社会的制度之“义”,以最终实现“义利统一”的道德机制,成为传统义利观转型与发展的现代性视域。
新近出版的《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它的主题对国人来说恐怕极其陌生,但却是一个早就该纳入视野的问题。所谓“公民不服从”,乃是一些公民对被自己判断为已偏离正义的法律或政府政策的公开违反,以期达到纠正不正义的目的。在一个缺乏宪政传统,人们对权力的滥用只存在逆来顺受和揭竿造反两种选择可能性的地方,“公民不服从”完全不在人们可经验的事物之内。但在西方,它不仅有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到现代已经发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